第1216页
姜杰目光落在她脸上,她似乎在笑,眼睛仿佛看着很远的地方,“我从小就挺奇怪的,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琢磨各种跟我的生活瞧着毫无关系的事。可是琢磨久了,我又觉得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事情是有联系的。就像一台机器,每个零件都不可或缺,只有大家都动起来,机器才能生产。比方说种菜种果树这些农业生产,要有人下地搞,要有人提供技术指导,也要有人负责销售。妙妙在做大数据。不是你想的那种全自动的高科技实验室种植,因为这些投入成本太高,在劳动力便宜的时候,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他们搜集的是种植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用人工去代替机器。除了这个以外,他们还要收集气象信息。搞农业嘛,望天收,避不开老天爷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天时,当然最重要的是收集各个地区种植产品的大数据。避免产能过剩,造成大量的农产品对接。就像前几年,大家都流行种苹果,结果苹果价格低得厉害,果农亏本,甚至将果树砍了当柴烧。这就是因为缺乏数据指导,有了挣钱的项目就一窝蜂全涌上去,供大于求的后果。”
直到此时此刻,姜杰仍然没有明白郑明明的意思。他虽然欢喜自己心仪的女孩说这么多话,但他搞不清楚她说这些的意义。
姜杰虽然天真,但还不至于天真到以为郑明明是也喜欢他,所以,才希望自己更了解她。
好在他是乐天派,虽然不明白对方话语的含义,但并不影响她为郑明明所说的内容高兴。
如果真有这样的大数据库,为农业生产做参考,那就太棒了。就像课文《多收了三五斗》里说的,粮食丰收也未必是好事,因为价格贱伤农。
他读报纸看新闻,农产品滞销的事件屡见不鲜。他没有看过就丢下,他思考过根源。刨除天时地利之外,最关键最直接的点在于供求方的信息不对称。
国家那么辽阔,农产品市场那般庞大。但是产地是分散的,消费是零碎的,供销信息是零散的,就好像一盒复杂的拼图。当它们零零碎碎摆在你面前时,你连全局都看不清,又上哪儿理清其中的脉络。
只有将碎片拼凑出完整的图形,你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才可能对供求市场了如指掌。
而只有供需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生产者和消费者才能够真正获利。
市场反馈具有滞后性,农产品更是如此,而且因为生产周期长,所以一旦造成损失,影响的常常是一年甚至三五年。
要是从一开始要种植的时候,就知道全局,了解市场的需求,那真是棒极了。
姜杰觉得自己的眼光好到天上地下无所其有。看,他就说了嘛,在郑明明的身旁,她总能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
少年人又开始帮着担忧:“这个数据不好收集呀,全国这么大,你就是坐着飞机什么事情都不做,每个地方跑一圈的话,那一年的时间就已经花完了。这还怎么收集信息做统计?”
郑明明微笑:“你说呢?”
他说什么?这件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如果真这么简单的话,国家相关部门肯定早就做了。大量劳动做了无用功,谁不心疼呢?没有一位统治者不希望风调雨顺,没有一个统治阶级真希望被统治的对象缺衣少食。最起码的,人家吃饱穿暖了,安居乐业的可能性就大啊。
郑明明没有直接为他答疑解惑,只敦敦善诱:“你知道妙妙的特点是什么吗?与一般的购物网站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姜杰苦思冥想,先是说网络地摊,网上批发市场,然后一个个往下抱,到最后,提起供销社的时候,他恍然大悟:“是供销社,妙妙利用的是供销社来收集信息。”
郑明明点头:“没错,供销社需要通过网络来销售农产品和工艺品。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得报计划,这样网站才能帮忙协调好订单。”
这下都不用她再说下去,姜杰就兴奋地接话:“然后网站将这些信息集中汇总,那么一颗果子从种子种下去到进大家的嘴巴就被安排得清清楚楚。它不至于烂掉丢掉,它会提供给最需要的能够负担得起的人。”
郑明明脸上的笑容加深了,点头道:“是啊。平台从农产品的货源地、来货量、销售地点、销量、销售价格、市场存储量等多方面分析农产品行情的走势,通过信息匹配来加强牵线搭桥撮合交易的能力。一旦数据中心完整地建立起来,就可以准确反映各种农产品在批发市场的吞吐量,这样大家就知道货物在哪里更有市场,以什么价格卖出去最合理了。”
姜杰感觉全身的血都往脸上涌,这种指点江山的感觉实在太棒了,简直让人目眩神迷。一想到他们有能力实现,他就感觉浑身发烫。
郑明明却轻轻叹气,然后浅浅地笑:“是个很疯狂的计划吧?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一旦失败的话,说不定会破产呢。但是他们在做,因为这个被单纯地依靠各种概念噱头吸引人的眼球更有意义。网络不是炫耀的工具,网络要为人所用,网络要用真正有利于各个行业参与主体的贴心服务来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姜杰斩钉截铁:“一定可以做到的,绝对可以!我的天,太巧妙了,供销社这手太绝了。我以为供销社已经被淘汰了,我没想到居然还能这样用。”
他絮絮叨叨一大通,索性站在原处抒发自己的激动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