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页
事实上不用张家玉点明,此刻孙露自己也已经想明白了军部如此安排的用意,却见她随即正色宣布道:“恩,此事就照卿家们的意思去办吧。”
“遵命,陛下。”眼见女皇认可了军部的安排张家玉跟着又报告道:“陛下,据康定府来报达赖、班禅活佛派遣的朝贡团已从拉萨出发了。”
“哦,离达赖活佛上次访京也快过去十来年了吧?”孙露听罢颇为感慨地说道。
“回陛下,达赖活佛是弘武五年,离今年刚巧过了十年。”张家玉跟着补充道。
“十年了啊,现在回想倒像是刚刚过去的事一样。”孙露说到这里不由在心里开了个玩笑:不知道拉萨那边是否真照那张五十圆背后的花纹翻修了布达拉宫。但她表面上还是十分认真地向张家玉嘱咐道:”藏地来中原一趟不容易,得让枢秘部吩咐沿途官员一定要悉心接待才是。”
“是,陛下。”张家玉低头应了一声。不过他此刻在女皇面前提起这事可不是为了西藏朝贡团的待遇问题,就算真有这必要那也轮不到军部来提出。正如孙露刚才所言那是枢秘部的事,身为陆军尚书的张家玉要谈的自然是有关军部的问题。却见他紧接着便恭敬地询问道:“不过陛下此次朝贡团入京是否要由李定国将军陪同呢?”
“哦?那是内阁要求李定国将军陪同呢?还是军部打算调李将军回京呢?”孙露眯着眼睛注视着张家玉反问道。对于内阁与军部之间角力,作为女皇孙露自然是早有耳闻了,至于内阁方面对李定国、姚金、博洛等驻边武将一直以来的微词她也是心知肚明,特别是掌握西北兵权的李定国更是朝中大臣以及国会议员们针对的主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若说军部甘心调李定国回京那才怪呢。
果然在女皇的逼问下,张家玉随即婉转地说道:“回陛下,李定国将军身负西北防务重任,贸然回京恐影响当地的军务,当然李将军戍边也有十余年了,以其平定西北、收复西藏的功绩,理应回京封帅。”
不管是张家玉也好,孙露也罢,心里其实都清楚一旦李定国进京封元帅,他势必就会被从西北调回京师,因为边将不封帅是中华朝一直以来的一个潜规则。而正如张家玉所言以李定国的功绩也早该封帅了,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李定国被调回京师,西北的最高军事统帅之职就会随之出现空缺。
而在另一边孙露像是看穿了张家玉的心思一般问道:“那卿以为若是李将军回京,由谁来接替最为妥当?”
如此说来,陛下是真打算将李定国调回京师了啊。在心中如此想着的张家玉略微收拾了一下思绪后,谨慎地回答道:“请陛下恕罪,军部在候补人选方面尚没有定论。”
“卿误会了,联问的只是卿个人的想法而已。”孙露放松了语调说明道。
面对女皇平和的神态,以及不容推脱的措辞,张家玉在想了一想之后回应道:“回陛下,若是以臣个人的看法而言,吴三桂将军在才能上堪此重任。”
这已是张家玉第二次向孙露推荐吴三桂了。第一次是在平定准葛尔叛乱的时候,当然那一次孙露欣然同意了他的建议,而吴三桂也不负重望顺利完成了任务。归根结底还是那时的孙露从一开始就打算只让吴三桂作战而已,因此在战争结束后便忙不迭地将其调回了京师。可这一次的情况却有着极大的不同,西北地区可谓是帝国关系最为复杂、民风最为彪悍的区域,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所以坐镇的统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军事手腕,还需要擅长处理地方上政务以及外交上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说,孙露不难理解张家玉为何会推荐吴三桂,毕竟能做到军事政治两相兼顾的将领可谓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方面吴三桂可能仅次于张家玉本人的合适人选,然而吴三桂终究不是张家玉,也不是李定国,在了解吴三桂为人的基础上,孙露实在难以将此重任托付给他。
眼见女皇沉默不语,张家玉心知皇帝在担心着什么,于是他跟着又补充道:“除此之外,姚金将军与李虎将军也颇为适合接任此职,诚然这两位将军在政事上不及吴将军,但西北还有张煌言大人坐镇,只要接任者能与张大人通力合作,相信西北的局势就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恩,张将军言之有理。”似乎已经有腹稿的孙露跟着露出了释然的微笑道:“不过说起来姚金在西南待的时间也有够长的了,也该给他换个干燥点的环境了。”
听出女皇意图的张家玉跟着问道:“陛下那西南那边该如何安排呢?虽说西南这些年并没有发生过战事,周边的土王也对我天朝伏首称臣,然则安南、缅甸、暹罗之间的冲突却从未停歇过,若是处理不当臣恐不仅会影响到西南诸省还会祸及南洋地区。”
“卿的意思联明白。而今的西南已经成为了我朝进军印度洋及印度次大陆的桥头堡,自然是不能等闲视之,之前姚金在那儿也算是干得有声有色。”孙露说到这里,琢磨了一下后点头道:“看来虎子在联身边也待不了多久了啊。”
“不过这也正是李虎将军盼望已久的事情啊。”张家玉跟着感叹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他本人的心声,作为一个将领或许谁都不希望被鸟尽弓藏。
“哦,如果是那样的话,恐怕李夫人与淑莲也得一起南下了。”孙露突然想起了女儿那刚刚建立起来的友谊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