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页
虽说内阁即将面领重组,但在座的众大臣却都显得坦然异常。事实上,就算国会尚未召开,可有关新内阁的最终结果对众人来说却已不算是什么秘密了。依照《弘武宪诰》的规定,在国会中竞选争夺下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并负责组织相应的内阁。而《宪诰》同时又规定地方议会选举国会议员采取某党只要在一省取得多数席位,即可囊括该省全部国会议员名额。因此不少零散的小党派或社团均便选择了与大党派联合来增加自己身进入地方议会的机会。如此一来理论上帝国的每一个党派均拥有竞争的机会,但在实际中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最终能得到国会议席的却只有复兴、东林等大党。
截止到弘武六年二月,帝国国会760个国会席位均已悉数得出,其中200席为上国会议席。依照统计复兴党共得516席,其中上国会席位112席,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了中华帝国的执政党。而东林党则以198席,上国会67席,成为法定反对党。其余席位则分别由一些钦点国会议员或是在儒林享有盛誉却无心加入任何一个党派的学者缙绅所获得。如此结果之下,内阁首相的最终归属自然也就不再有什么悬念了。
不过饶是已知胜券在握,卫冕首相之位的陈邦彦依旧还是一副谦谦有礼的模样。复兴党能继续控制内阁固然是让他感到欣慰,但在实际组阁时复兴党也不能真的就此支手遮天。为了日后五年内与国会之间的关系,新内阁还是需要为反对党留一两个位置的。而对于陈邦彦本人来说,这亦是他最后一次出任帝国首相。按照《宪诰》规定首相只可连任两届。第二次出任帝国首相的他在重组新内阁的同时,还需要为复兴党、为自己谋定好下一届的接班人才行。
当然作为帝国的首相,此刻陈邦彦的首要任务是要为内阁之前五年的运作情况如实的禀告给女皇陛下。以求为这一届内阁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却见此时,身处大殿之上陈邦彦正以抑阳顿挫的口吻将记载有弘武元年至弘武五年间帝国一系列收支账目的贴黄本悉数汇报给女皇与众大臣。所谓贴黄本,乃是区别于数据浩繁之明细账的简约本,原先是仅供皇帝阅览的专用本式。不过自中华朝以来女皇要求内阁做到账目清晰、明了、公开。内容简练的贴黄本也演变成了内阁向国会汇报账目的一种形式。
虽说是经过简化的简约本,但一国的庶政涉及面及其广泛名目繁多。好在在场的女皇与众大臣对这些项目都比较熟悉,因而听起来倒也不显得乏味。从兴建义务学校到扶持移民生计,从黄河、长江流域的水利修建到在沿海船场下水的巨型龙舰,几乎贴黄本上面的每一条项目都相应代表着帝国这五年来的一项功绩。难怪在场的群臣越是听到后头,表情便越发的激昂起来。然而当陈邦彦高声念道:“弘武元年岁入银元四千三百万,支出三千五百四十万;弘武二年岁入银元七千三百万,支出五千五百四十万……弘武五年岁入银元八千四百万,支出七千六百万。”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发出了一阵息嘘之声。这声音即是惊叹于帝国收入的丰厚,同时也是在惊讶于帝国这写年花销之巨大。
如此庞大的数字,使得端坐在龙椅上的孙露在听完,嘶了嘶牙之后,当即忍不住调侃道:“呀,朕可没想到帝国除了会赚钱,这花钱的本事也不小呢。”
“陛下圣明,我朝向以来体恤百姓。由于前朝战乱不断,中原破坏严重。陛下您为了让中原百姓回复元气不但免除了不少地区的税赋,还另外出资在受战乱波及的地区兴修水渠、堤坝等农用设施。让各地的百姓都受到了朝廷的恩惠。陛下,这些钱花得值得啊。”农林尚书沈廷扬率先起身进言道。在他看来帝国的花销虽大,但相应得到的效果同样也是十分明显的。
“是啊,陛下您为了让帝国的孩童能有读书的机会。几乎在帝国的每一个府县都设立了相关的义务学校。此诚造福后代之盛举啊!”朱舜水跟着附和道。身为文教尚书的他亦心知肚明在这一系列的账目之中文教部可占了不小的比重。而他本人也与沈廷扬一样认为这些花销绝对是值得的。
面对群臣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女皇解释,孙露本人倒并没有太在意。对于帝国在最初几年巨大的资金投入,她本人其实是早有心理准备的。说白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不断地投钱进去,而效果却往往要等到数年乃至数代之后才能显现。但是孙露却没有想到这样的投入竟是如此的巨大。很难想像若非帝国在海外拥有各种额外收入,光凭本土的税赋要完成这些项目需要本土的国民承担多大的负担。而且就帝国目前如此广阔的疆域和本身的生产力来说,此刻就算是孙露也很难预计这个无底洞还要投多久才能冒出甘泉来。想到这里,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的女皇不由回头直接向陈邦彦询问道:“陈首相,你对此事如何看待。”
眼见女皇指名道姓的点到了自己,陈邦彦赶忙上前,想了一下,回应道:“陛下,臣以为帝国目前的收支总的来说还算平衡。虽然每年支出都在逐年递增,但相应的收入也在跟着增长。而且正如账目所显示的那样,国库在这五年之中或多或少还是积累下了不少的资金。”
耳听陈邦彦这么一说,在场的众臣脸上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事实上,在场的不少人在心中都认为朝廷在第一个五年的巨大花销,完全受前朝战乱饥荒的连累。在这种情况下国库还能做到年年有余实属不易。只要能坚持现在的这种状态,那用不了多久花销就将逐渐减少,而国库则将日渐充裕。然而孙露与萧云等军部的大臣却心知往后这第二个五年才是国家真正的用钱之际。却听萧云当即便直言不讳地开口道:“照陈首相所言,帝国目前仅能达到收支平衡略有赢余。那是否可以理解为一旦帝国出现战事,国库就将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