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页
“副使有什么吩咐吗?”改了称呼的顾炎武依旧不冷不热地回应道。其实他对杨绍清本人并没有什么意见,也十分钦佩杨的学识与人品。可一想起杨绍清的那个女皇夫人,顾炎武便很难再同他有什么具体交流了。
“啊,这倒没有。我只是想出来透透风而已。一想到咱们真的到欧洲了,心情就止不住的激动啊。”杨绍清腼腆地扰了扰头道。
眼看着杨绍清一脸兴奋的模样,顾炎武不由皱了皱眉头问道:“杨副使就如此期待这次的欧洲之行吗?真的这么想见到那个教皇吗?”
“见不见教皇倒无所谓。我只是想见识一下欧洲诸国的风俗与文明。”杨绍清满怀憧憬的说道。
“文明?红毛夷能有什么文明。杨副使在非洲时应该已经见识过欧洲人的丑恶嘴脸了吧。”顾炎武冷哼道。只要一想到欧洲人在黄金海岸做的那些下流事,顾炎武便打从心底里藐视这些自以为是的红毛夷。他不明白学识丰富的杨绍清怎么会认为这些投机倒把、见利忘义的红夷会拥有可以比拟天朝的文明。
对于顾炎武的不屑,杨绍清只是淡淡的一笑道:“就算是一群强盗,多了解一些防范与未然,总比一无所知的好吧。”
第17节 中国风狂扫欧罗巴汉使团初临罗马城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酥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圣彼得堡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公元756年,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其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的教皇国。1652年的春天,一群来远渡重洋迩来的东方访客在这片略显沉寂的欧洲“先知之地”上刮起了一股绚目的“中国风”。
其实有关中国使团要来欧洲的传言很早以前就在欧洲各地给风传开了。虽然在当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个消息的可靠性,但欧洲人依旧怀着极大的热情期盼着这一次的交流。因为这群东方来客来自于那个马可波罗笔下的奇幻国都。是的,奇幻国都。与17世纪的中国人看待欧洲一样,这个时期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也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奇异怪诞传说的国度。当然与中国人蔑称欧洲人为红毛夷不同,17世纪的欧洲对中国有着极高的评价。以门多萨为首的欧洲学者们将中国描绘为,由圣人王统治的,经济上富足、政治上清明、道德上纯朴的优越文明的典型。
事实上,欧洲人对东方梦幻帝国的疯狂向往已经持续了千年。一千多年前,当恺撒身丝袍出现在元老院时,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在东方有一个盛产丝绸的丝人国。数百年之后,随着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欧洲人又从马可波罗、柏朗嘉宾等人口中得知鞑靼人统治的大契丹就是古代的丝人国。于是汉人发明的火药,也就被欧洲人想当然地叫做了“契丹雪”。而马可波罗的游记不但证实了有关丝人国的传说,更向欧洲人展示了一个遍地黄金,充满财富与宝藏的梦幻国度。由此“马可波罗的传说”很快就替代了“丝人国的传说”开始激励一批又一批的欧洲冒险家扬帆远航去东方寻找那个传说中的国度。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的大航海时代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后,抱着黄金梦想的欧洲冒险家,终于找到了马可波罗笔下的那个梦幻之国——中国。不过,稍有不同的是此时的汉人早已摆脱了鞑靼人的统治。明帝国取代了那个传说中的大契丹。而那些从中国回来的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记述,也让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渐渐地真实起来。在16……17世纪一个稍有知识的欧洲人,都可以从当时的读物中获得关于中国的不算准确但已较为全面的知识。
也就是从那时起欧洲人终于开始明白,中国人并不象古人说的那样靠吃苹果和呼吸乡野的纯净空气为生。中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居住着正常人的国家,是亚洲最大最富有的国家。他们的王室是亚洲的王储,拥有数不清的黄金、珠宝。国土比整个欧洲还要大,一条大河将它分为南北,首都在北京,北纬43-45度有一条抵御鞑靼人入侵的长城。中国有15个省,200多座城市(府),每个省都由都堂(Tuf)、布政司(Cn)和总兵(Cumim)管理,秩序井然。中国人认为外国人全是野蛮人,只有朝贡才能进入中国,而中国人不被允许也不想到外国去。中国人是异教徒,常年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晕,这句是中世纪阿拉伯人的说法)。他们的男人都很勇敢,女人格外漂亮。优秀的男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娶许多女子为妻。他们的食物非常精美,酒是用米和香料制成的。他们将他们中的一些杰出的人尊崇为神。他们崇拜祖先,虔诚地生活,富于道德感。他们的语言非常原始,听起来象日尔曼语(呵呵,这句是16世纪法国旅行家安德烈德裕说的,有法国人对德国人的偏见)。
当然,中国在传教士口中也是有阴暗面的。像是追剿欧洲海商、拷打犯人、鸡奸、吃猫和老鼠、娶许多妻子、不信基督等等诸如此类。一个叫克路士的葡萄牙传教士甚至认为,正是因为这些“恶行”中国人终于受到上帝的惩罚,1556年山西、山东两省发生大地震。不过1569年,他返回葡萄牙后,伊比利亚半岛“正值大鼠疫的高潮”,他发现上帝又在忙着惩罚他那些虔诚的同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