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第314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林德励抖着手签了,两个人离婚。
    这一趟,林德励白来了,白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手上多少钱还是多少,而且还祸不单行。
    要离开的时候,他们的车发生了车祸,撞上了前面的豪车。
    大几千万的那种。
    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把刹车踩成了油门,直直的撞了上去,这种车的维修价格一直很贵,他现在这车买了但是还没上保险,也就是说他要全都自己出。
    车主也不是个好商量的,竖着眉毛要他把他的爱车修好,不然就让他好看。
    他被迫借钱,赶紧回去进了医院签下合同工作,不然还不起钱。
    也就是说他每个月得到不错的工资待遇,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要还钱,每个月剩下的就那么一点点,手头过得紧巴巴。
    为了多挣一些钱,他只能多做一些,多看一些病人,忙忙乱乱,让对生活的激情都逐渐消失,变得麻木起来。
    看到儿子这样,周梅后悔的不得了,这不是他想要的日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那个女人太厉害了,招惹不起。
    林家的人离开了目离市,也算是和过去做了个了结,苏荞初注意力重新转回了实验室。
    她在研究的是安全气囊的进一步开发,这种材料,它不仅仅只能用作安全气囊。
    苏荞初现在转而研制的有两种开发形态。
    一个是水上之家,顾名思义,在水面上漂浮的家,还拥有不倒翁的特性,一般的海浪轻易无法打翻。
    而且它还可以彼此拼接,让人类在上面生活。
    这个东西现在他们不是十分迫切的需要,更迫切的需要的是某些领土被海水淹没了的国家。
    一开始谁会知道这雨一下起来就没有了尽头?
    造船也是说造就能造好的。
    根本无法容纳这么多的人口在船上生活。
    但是这种材料,它拥有安全气囊的特性,在打开之前,它就是一张薄薄的布条,可以随身带在身上,要是遇到洪水淹没了,打开,很快就会膨胀,变成一座小屋子。
    遇到大浪,在里面绑好安全带,就能保证不会被浪打出去。
    要说缺陷,自然也有,那就是目前还没有办法安装发动机,无法自动行驶,到时候把这屋子当船用的话,还要想其他办法。
    而且它不是一次性用品,只要不遇到强酸,正常情况下,可以存在一年左右。
    造价比安全气囊贵一些,但也就是小四位数。
    用千元换一年左右的短暂住房,划算吗?
    简直不要太划算了!
    另一种形态就做成了船的形式,适合用在前线救灾,发现这里有受灾人群,打开一艘船,放上去,只要前面有一艘配备了发动机的小船在前面拉,就能轻松带着后面的便携船离开。
    这其实是同一种发明,只是做出来的样子不一样,有不同的适用情况,显然,这是为了现如今的形势特意做的。
    宋知山听到有好消息,立刻就赶过来了。
    来到实验室,苏荞初送给他两个红色的布条,要说区别,有,一个是椭圆形的,一个是梭形的。
    拿在手上轻飘飘的,跟一件短袖上衣没什么差别。
    他拿在手上摩挲了一下,看到了在安全气囊上也有的拉口。
    “这是什么?”
    “一个我叫它水上之家,另一个叫水上气船。”取名十分简单明了。
    “走,出去试试。”
    大学内部就有一个湖,这很方便。
    疏散了人群,宋知山亲自实验。
    他在湖边下水,水漫到膝盖,他顺序打开水上之家,“咻——”
    空气进入,飞快膨胀,一个椭圆形的一居室就出现在他面前。
    他爬了进去,身后有人用力一推,这个“蛋壳”就被推向深水区。
    承受了他一个成年男人的重量,这个蛋壳并没有下沉多少。
    它有排水设计,要是进水了,就会流到下面。
    在这里有不少带子,还有安全座位,可以让人坐着、半躺着在安全位置上固定住自己。
    他在上面蹦蹦跳跳,用力蹦跶,这个蛋壳依旧很稳。
    而且上面还有蛋壳的上半部分遮雨。
    在这个蛋壳的中间,是这个“家的”门窗。
    要是想要阻隔水汽的侵入,把拉链拉上就行。
    而且虽然这里面的空间不大,但是因为材质的问题,打开后在里面是能看到外面的。
    但是从外面看不清楚里面。
    这一点像单向玻璃。
    他摸了摸,这个触感有点像胶,有弹性。
    跟这个对比起来,梭子形状的布条打开之后就是一艘普普通通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
    看上去平平无奇对吧。
    但是现在还有一千多船卖吗?
    宋知山笑的合不拢嘴,然后他发现,自己距离岸边有点远了,该怎么回去岸上?
    还有有人开了汽艇过去才把人带回来。
    当然,更具体的数据还需要全面的检测,但是现在宋知山感觉很好,十分好。
    只要不是什么重大缺陷,很快就能安排产线上市了!
    “可以把面积做的更大更小吗?”
    “当然可以。”
    张莹是日不落的留学生,这里是最早发现黑红斑病的地点之一。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