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就是数量经过咸阳城百姓,与周边城镇的消耗,已经所剩无几。
棉花的数量,到底还是太少了。
有人趁机囤货,打着奇货可居的主意。
但朝廷很快放出消息,明年将会有数量更多的棉布产出,大家不要太着急。
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相当高。
毕竟无论是秦国,还是秦王朝都不曾对百姓说过谎话。
原本有些激动的百姓,瞬间冷静下来。
商人们完全不着急。
他们想要高价售卖的目标群体,本来就不是兜里没几个钱的老百姓,而是那些有钱人。
嬴政虽然将其他国家的贵族一扫而尽,大商人也差不多没了,可一些眼光好,也早早投资秦国的中等富商与小商人还是挺多的。
嬴政对这些商人没好感,却也知道国家的繁荣少不了他们。
所以,他们都被留存下来了。
而商人,最喜欢的就是追逐上层的风向,为此从不吝惜钱财。
他们自己就是商人,自然对了解其他人的心思。
只要编造一个太后或秦始皇对棉布喜爱非常的话,哪怕知道棉布明年还会产出更多,仍旧会花大价钱购买的。
但他们完全不必编造。
因为没多久他们就从自己相熟的官员口中打听到,太后与秦始皇这对母子,乃至于已经搬回咸阳宫的帝王祖嬴稷,前些年就已经穿上了棉布制作的衣服。
而且对其相当喜爱。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营销的点都是现成的。
于是没多久,哪怕棉布并未传到更多的城市,但棉布备受皇家喜爱的传闻便传遍了整个大秦。
不但商人赚了一笔,就连咸阳城附近的百姓都借此东风赚了一笔。
眼光更长远的商人,则对朝廷说的明年还会有更多棉布的话更加在意,并已经着手打听,知道了棉花已经在齐楚等地推广种植,也知道了墨鱼纺织机的存在。
棉花种子目前只有朝廷有,商人们倒是没办法打它的主意。
他们只能想发设法托关系,在官府挂上号儿,等棉花可以自由种植后可以第一时间购买棉花种子,同时着手在适合棉花种植的地方购置田产。
若是购买到的数量不足,便提前带人过去开荒。
除此外,还有墨鱼纺织机。
商人们本来想着需要花掉无数钱财,才能得到墨鱼纺织机图纸。
甚至可能花了钱也拿不到。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朝廷知道他们对墨鱼纺织机感兴趣后,竟然直接将图纸白送给了他们。
额,不算白送。
他们还是需要在靠着墨鱼纺织机赚钱后,将一成利润交给纺织机的发明者,墨鱼。
商人们完全没有异议!
虽然要去了一成利润,同时还要缴纳高昂的税款,但想到墨鱼纺织机的效率及背后可能带来的利润,这些商人们为了恨不得立刻给墨鱼送钱。
在知道棉花需要充足的光照,最适合种植的土地基本都在齐楚等国,乃至沿海一带后,商人们就像是闻到到了血腥味的大白鲨一样,立刻拿着刚得到的墨鱼纺织机图纸,带上所有财产与家人,义无反顾地前往了寿春等南方城市。
他们也留念咸阳的繁华,但为了赚钱,他们必须去南方。
因为这样,可以省掉很大一部分的运费。
赵馨得知此事后,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毕竟棉布的利润实在太高了,商人们不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想必过不了多久,南方就会变得繁荣起来了。
咸阳直通寿春等城市的铁路,也要开始修建了,修建好后就能通火车了,到时候整个大秦的经济就能快速发展起来。
老百姓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好。
棉花如云朵一般在齐楚等地遍地开花,产出的棉花运到各地新开的工厂,伴随着墨鱼纺织机自嘎作响的声音,无数物美价廉的棉布被生产出来,然后运往全国各地。
只要不是懒得出奇的人,总能在这个迅速发展的世界找到活计赚钱,然后买到足够全家人穿的布匹与棉花。
只要不是懒得出奇的人,总能买到土地,种上高产的粮食,让全家免于饥饿之苦。
街头的黄包车与有轨马车,也大大方便了百姓们的出行。
……
让百姓丰衣足食,不受饥寒之苦,秦朝在建朝近三年后奇迹一般地达到了。
-
百姓为这太平盛世欢欣鼓舞,墨家子弟等人却完全无法与他们感同身受。
因为电力的普及,遇上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相里锋在其他墨家子弟的帮助下,已经将可以供给整个城市的储电与供电系统研发出来了。
然而,在将自己的计划带到现实中的时候,遇上了问题。
长距离供电必须用到电线。
可电线的材料,不但难住了所有墨家子弟,连那些方士与见多识广的眉寿老人都毫无头绪。
电线要传输电,材料必然要导电。
但电线必然是暴露在空气中的,一旦被人触摸到,必然会发生难以挽回的惨剧。
成人还能通过警示与告诫,让他们远离电线。
可不通事儿的孩子呢?
这太不安全了!
若是世上存在一种既导电,又不导电的材料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