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这也是李牧后来与继任赵王之间的矛盾之一, 功高震主这种事, 少有君王可以冷静对待;另一个矛盾则是当时继任的赵王就是那个被他带头反对立太子的倡后之子。
但就算如此,历史上他与这位脑子有坑的赵王嫌隙极深,也一直对赵国忠心耿耿,一切言行都以赵国为先。
可惜,赵王可不懂什么家国大义。
赵王和李牧关系差,又忌惮他势力,于是哪怕大战当前,他也能做出因为一个听起来非常荒谬的流言,就让人将其伏击害死了。
虽然那位倡后之子已死,如今在代地称王的是当初的废太子。
但废太子与李牧之间,可不见得就关系和睦了。
毕竟代地是李牧大本营,代王就算在代地称王,李牧在代地百姓心中恐怕也是无冕之王,地位比代王高得多。
嬴政笑了笑:“朕记得这个代王,胆小懦弱又心比天高,一开始还好,如今几年过去,他与李牧之间怕也矛盾重重,甚至可能在代地吃了不少瘪。”
李牧不会故意让代王吃瘪,但下面那些人对两者不同的态度,却极可能让代王觉得自己被欺负了。
毕竟那位代王除了血脉身份,可没什么过人的本事。
赵馨看向嬴政:“你想怎么做?”
嬴政笑了笑:“不需要其他办法,反间计就够了。”
赵馨哑然。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法子其实才是真正杀人不见血,且最有效的计谋。
反间计这种法子,除非被反间的两人或两个势力之间毫无嫌隙,对彼此也毫无保留,否则就算不能让两者反目成仇,也一定会让两者对彼此生出芥蒂。
有了芥蒂后,只需时不时松松土,施施肥,早晚达成目的。
而李牧与如今的代王之间,显然不可能毫无嫌隙。
赵馨点头:“我明日就让人按照你的计划,去代地散播一些流言。”
这方面的人才倒是不缺,毕竟秦国在国与国的战争之中,使用得最多的就是反间计。
廉颇就因此临阵被换,被出身将门世家却毫无经验的赵括顶替了主将之位。
——就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
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如了秦国的愿,赵国被揍得几乎爬不起来。
何况之前赵馨在信陵君身上,也用过这个法子。
赵馨直接将此事交给了范睢。
范睢还挺奇怪:“太后为何想起了代王?”
赵馨不答,转头看向嬴政。
为了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与目的,今日嬴政再次趁着嬴小政午睡的时候,与赵馨一起召见了范睢。
嬴政答道:“代王不足为惧,此计主要针对的是李牧。”
范睢瞬间明白过来:“臣遵命,必不负王上所托。”
于是没多久,代地便开始流传一些诸如——
“代王无能,何不直接拥立李牧将军在代地称王?”
“代王也就身份血脉比李牧将军好,其实本人一无是处,让他当王还不如李牧将军当王。”
“代王本就是李牧将军在保护,平时还对李将军看不顺眼,实在忘恩负义!”
……
这时候可没人站出来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这种言论其实颇有些石破天惊之感。
代地军民以前虽然爱戴李牧,却从未有过推翻代王的想法。
但在听到类似的言论之后,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对啊,代王除了血脉之外,有什么可以与李牧将军比的?为什么不能让李牧将军自立为王呢?
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发生过!
如今的齐国姓田,可最开始的秦国可姓姜,那是姜子牙的封地。
不单单是代地的百姓,就连李牧手下那些早就对代王态度不满的将领们,也都因为这些话生出了异样的想法。
不过很快,李牧就发现了这些流言,并果断下令封口。
流言确实没人敢传了,可李牧与代王的关系,同样跌破了冰点。
代王哪怕没什么本事,同样也有几个心腹。
这些心腹在流言刚起的时候,就将其告诉了代王,并出于私心,编造了许多对李牧不利的流言。
在之前,代王也许不会相信。
或者相信了,也会从理智出发压下来,故作不知。
但那些话正是在代王怒火上头的时候说的,就像是在燃烧的火苗上泼了一盆油,只会让火势更旺,而起不到半点儿灭火的效果。
代王来到代地,并非孤身一人。
除了几个心腹,他也带了几个侥幸逃脱的赵国贵族,之后赵国被灭,侥幸没被抓住的贵族官员们同样逃向了赵国唯一残存之地。
而这些人,天然就与代王处于同一同盟。
过惯了高高在上的日子,谁还愿意寄人篱下呢?何况许多贵族与李牧之间,早就因为当初废太子之事起了龃龉。
这群人非常希望,代王可以废了李牧,将其手中权利交给自己。
代王也不傻,当然不可能一开始就答应。
毕竟李牧对他是真的不错,就算对李牧有了隔阂,代王也从未想过夺了李牧手中权利。
更何况,代地毗邻匈奴,随时可能被匈奴骚扰。
但那些贵族向来是干啥啥不行,拍马屁与挑拨离间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