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第120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近日,乌孙国王翁归靡病逝,匈奴联合西羌趁机进攻乌孙,势如破竹,吞并了恶师、车延。乌孙国内对汉朝一直不满的贵族势力推举了有匈奴血统的新王,打算先杀解忧公主,再向匈奴投诚。
    解忧公主带着儿子、女儿,率领忠于先王的军队和新王的军队苦苦周旋,派人送信给汉朝,请求汉朝出兵助她。
    解忧公主还不知道刘弗陵已经驾崩,所以求救的信是写给皇帝刘弗陵的。
    霍光看到解忧公主的信时,神qíng怔怔。
    解忧自从离开汉朝,三十年都未有片言只语,以她的刚烈xing格,若非事关百姓的xing命,她绝不会开口求助。
    霍光那边愁眉不展,刘询却是喜得击掌长叹,天助我也!翁归靡真死得太恰到好处!
    他对李远又赞又忌,此人年纪只比他略大,行事却如此老练、稳妥。天时、地利、人和,全被他用尽了!幸亏此人虽算不上友,却绝不是敌。
    霍光此时只有两条路可走:一,速战速决,尽快解决新帝的事qíng,因为只有新帝登基,才有可能发兵救助解忧公主;二,不理会解忧公主的生死,放弃乌孙,一意和朝中反对刘贺登基的势力周旋,直到刘贺登基。可是,放弃乌孙,就意味着放弃汉朝在西域几十年的经营,也意味着放弃了西北边疆汉朝子民的xing命,任由匈奴、羌族长驱直入。
    何小七问:侯爷觉得霍光会选择哪条路?
    刘询淡淡说:霍光是权臣,并非jian臣。对皇帝而言,他不算好臣子,可对百姓而言,霍光是好官。他在朝为官三十多载,没有做过一丝一毫对不起天下百姓的事qíng,刘弗陵的每一次改革,他都力排众议,全力支持,没有霍光的支持,汉朝说不定早成为另一个秦朝。西域绝对不能放弃,否则对汉朝的危害有多大,霍光比任何人都清楚,更何况解忧公主并非一般拿去滥竽充数的女子,她是宗室公主,霍光若不救她,那些藩王正愁找不到霍光的茬。
    何小七道:我打听到,当年送解忧公主出塞和亲的人是霍光和李陵,如今李远利用解忧公主bī迫霍光,事qíng未免有些凑巧,我怕此人别有用心。
    刘询冷笑,本来就是彼此利用,我达到我的目的就可以了。
    仆人禀告张贺来访,何小七行礼退下。
    刘询和张贺聊了几句别的事qíng,装作无意地问起霍光和李陵。
    张贺对李陵似极其敬佩,虽然李陵早已是匈奴的王爷,他提到时仍不肯轻慢,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霍光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两人都身世不凡,当年都只十七八的年纪,相貌英俊,文才武功又出众,极得先皇看重,当时长安城里多少女子张贺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我看我年纪真大了,有的没的竟扯起这些事qíng来。
    刘询笑道:人不风流枉少年!伯伯乃孝武皇帝重臣的长公子,当年风华正茂,想必也是长安城里的风流公子。
    我和别人比还成,和他们两个不能比。痴长他们许多岁,却还只是个小吏,他们都是先帝近臣,出入宫禁,如自家府邸,这些人的事qíng离我很远,知道不多。张贺叹了口气,无限唏嘘,唉!人生起伏,谁能想到?这两个长安城里最出类拔萃的人,一个后来竟娶了匈奴公主,当了匈奴的王爷,手中重兵在握。一个在汉朝只手遮天,权倾朝野张贺的言语间,流露着如果李陵未走,也许汉朝的格局就不是现在的格局,霍光也不会无人牵制。
    刘询看问不出什么重要消息,转移了话题,开始商议正事,对张贺说:我会设法让广陵王给霍光一点压力,张将军那边
    张贺点头,表示明白,侯爷放心,形势未明之前,我弟弟绝对不敢帮霍光。我已经和他撂狠话了,他是个jīng细人,自会衡量。只是,广陵王刚愎自用,如何让他按侯爷心意行事?
    我自有办法,你只管等结果就行了。
    赵充国恰好进来,听到刘询的话,笑道:侯爷终于有动作了,我们看侯爷一直不发话,心都悬得老高!
    刘询忙站起来,亲自迎他,将军来得正好,将军一直屯兵西北,我正想问问将军,西域乌孙的事qíng怎么办。
    赵充国闻言,愣了一愣,对刘询立即生了几分敬重。这个节骨眼上,未心心念念只盯着帝位,还cao心着乌孙的事qíng,这个新主子志向可绝对不低!
    乌孙的事qíng,说难很难,说好解决也很好解决,只要有皇上圣旨,命臣发兵,臣有信心帮解忧公主打退叛军。
    刘询却有更深一层的担忧,乌孙国的内战看上去是保守势力和革新势力的斗争,其实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斗争,是匈奴、羌族和我朝的斗争。叛军背后是匈奴和羌人,如今朝政不稳,我朝还没有能力和匈奴、羌族正面开战。即使叛军失败了,可乌孙国内的匈奴、羌族势力仍然存在,解忧公主能不能顺利掌控乌孙仍很难说。
    赵充国呵呵笑起来,侯爷没有见过解忧公主,所以有此忧虑。她不是一般女子,只要乌孙国内形势安定,再有我们在后面给她一定帮助,她肯定有办法渡过这个难关,将乌孙国内的匈奴和羌族势力压制下去。
    刘询拍了下桌子,踌躇满志地说:好!那我们就尽全力帮解忧公主登上乌孙太后的宝座。
    张贺笑着提醒:要自己先登基,才能谈帮助别人登基。
    赵充国点头。
    刘询大笑,放心,我没有忘。就要拜托赵将军了。刘询向赵充国抱手为礼,麻烦将军联系一切能联系的力量,开始公开反对刘贺登基,不管霍光用什么办法bī迫都寸步不让,即使他想调动军队开打,那你就准备好打!反正一句话,气势上绝对不能弱过他!
    赵充国有着军人的特点。他毫不忧虑:打?如何打?即使他手握西北大军,可粮糙呢?后勤如何补给?又该用什么名目发兵?如何向天下人jiāo待?
    他只接受命令,执行命令,绝不质疑命令,下官立即去准备。向刘询行了一礼,匆匆离去。
    ※※※
    令霍光头疼的事qíng还没有解决,广陵王不知道从哪里听了一些风言风语,嚷嚷着说,刘弗陵正当盛年,去世太突然,只怕朝中有jian佞,要求进京护灵,并开始集结广陵国的兵力。
    霍光去找张安世商议此事,希望加重广陵国附近的驻兵,命他们严守关卡,绝不能让广陵王离开封国,否则其他宗室藩王有样学样,都要求进京,天下会大乱。
    张安世的回答让霍光很无奈。
    调兵的事qíng,我只受命于皇上,只听命于兵符。
    隐藏的回答就是霍光不能让他随意调动兵力,若想让他和广陵王开战,请拿皇帝的圣旨来,请拿兵符来!
    霍光心中一横,决定不管国玺、兵符,先让刘贺登基,这样至少可以让刘贺用皇帝的名义下旨。可是没想到竟然遭到不少重臣的qiáng烈反对,赵充国甚至在金殿上拔刀相对,大声呵斥御史大夫田广明,责骂他是jian臣贼子,想选个昏君来误国。一些中间派看到有了如此qiáng烈的反对意见,立即都缩了脑袋,吱吱唔唔地再不肯明确表态,尤其是丞相杨敞,为了避开làng锋,居然连装病的花招都使了出来。
    朝中势力僵持不下,短时间内,霍光没有任何办法让众人都同意刘贺登基。
    朝中官员的争斗一触即发,一个不小心,甚至会变成遍及天下的战争,可刘贺这个引发争执的人却对此毫不关心,整日在未央宫内花天酒地,甚至在刘弗陵灵柩前饮酒、唱歌,惹得大臣纷纷暗斥。
    民间开始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流言,影she霍光选择刘贺这个昏君,是为了日后篡位登基,甚至开始有童谣传唱。
    真龙沉,假龙升。雨点大,乱帝畿。
    霍光忧虑渐重,找到刘贺,语带警告地说了几句,不想刘贺醉眼惺忪,一副混混沌沌的惫懒样子,气得霍光甩袖而去。
    匈奴,西域,羌人,乌孙,广陵王,还有朝廷内涌动着的暗流。
    国一日无君,一日百事不兴。
    霍光头疼万分。
    霍成君推开书房的门,看父亲盯着墙上的弯刀怔怔出神。
    爹?
    霍光立即把手中的信收了起来,成君,有事吗?
    霍成君走到霍光身后,帮霍光捶着肩膀,爹,自皇上驾崩,你就没怎么休息过,今天早点休息吧!
    霍光疲惫中涌出了无力感,人算总是不如天算!乌孙的国王早不去世,晚不去世,偏偏赶着了这个节骨眼去世。
    霍成君道:爹爹,不要太过焦虑。只要新帝登基,父亲通过他将政令颁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一直没想明白国玺和兵符去了哪里,云歌若身藏国玺、兵符,她应该要用国玺和兵符为皇上办事,不会远离长安,可直到现在她仍然不露面,皇上到底在想什么?
    霍成君想了会说:爹,你有没有觉得皇上挺奇怪的,他为什么没有颁布旨意,指定是谁接位?
    霍光不说话,这个问题他也想过,甚至暗中做过准备,打算用雷霆手段应付一切,可皇上无旨意,所有的计划骤然都落了空,这个刘弗陵从来不按棋理落子!
    爹,你觉得皇上属意的人是谁?
    现在看来,应该是刘询。如果是刘贺,赵充国就不会一直反对刘贺登基,国玺和兵符也不会一直失踪。哎!霍光长叹,都是当年一念之仁,否则今日就不必
    霍成君不解,仔细想了会,试探着说:爹爹的意思是爹一直知道刘询。
    霍光冷哼:若不是我,你以为只靠卫太子的旧臣就能避开所有追杀他们的人?若不是我肯定地告诉上官桀刘询已死,刘询后来能在长安城外做刘病已?
    霍成君小心地问:爹爹打算怎么办?要不要设法把刘询抓起来,问出国玺和兵符的下落。
    霍光摇头,不会在他那里。刘询若有兵符,长安城怎么还会是如今的僵持局面?霍光一边思索,一边说:我大概一开始就想错了,我一直以为皇上一定会选刘询。可也许对皇上而言,刘询和刘贺是有差别,但是差别并没有大到用天下万民的xing命去争,就如我们霍家看待这两人,不管谁登基,都有利有弊,没有任何一个人好到值得我们霍家为他全力以赴、誓死扶持。皇上应该只是一个倾向,因为害怕兵祸,所以并没有孤注一掷选择谁,他也许预留了一个时间,等谁占了上风,他就选择谁。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