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穿越)——青色兔子(59)
曹昂听到此处,悄悄抬眼看上首之人,想到小皇帝为董卓所迫,不得不弃洛阳西行至长安,虽然小皇帝面上不显,恐怕心中也有些凄惶感触。
卢毓似懂非懂,眨着眼睛望着皇帝。
刘协吸了口气,看他懵懂,笑道:所以毓儿要好好读书,学会天之道,日后才能为朕良佐。去书房,找赵泰他们一同温书吧。
一时卢毓退下,刘协再同曹昂细论,此时便与教卢毓时不同,不再是笼统一说,而是掰开揉碎查究根源。
刘协收了笑意,道:文帝时晁错上书,他算过一笔账,五口之家的农户,终日劳作,自春到冬,耕耘百亩所获,不过四千五百钱。扣除口粮、衣裳、婚丧嫁娶时人情往来用度,倒还落了四百五十钱的亏空。即便是照着从前三十税一来算,也还欠了一百五十钱。百姓如此勤勉,却仍如此穷困,能劳作一生竟也算得幸运。稍有病痛困厄,这一家子便过不下去,只得卖田为奴。他声音渐低,语气不自觉透出沉痛的意味来,谅天造之昧昧,嗟生民之浑浑。曹昂听他细数,设身处地想一想世上的万千农户,也觉好似被人扼住脖颈一般,喘不上气来。
自文帝而今三百六十载,中间几度风云,先有王莽篡政,又有光武中兴。刘协话到此处,并不避讳面前的曹昂与坐在屏风后记录的蔡琰,坦承道:要朕说实在话,王莽是看出了天下之疾,要打土豪,分田地,只是施政太急,时势未到,又内忧外患,终于一败涂地。光武帝原是南阳大地主出身,自有他的一番势力。
若以共产主义的观点来看,那光武帝便是南阳的地主反动势力反扑成功。
但是一旦光武帝登基为帝,立时也回过身来限制这些大地主、大商人。他乃是中兴之主,深谙御人之道,因此把得牢,维系得平衡。但是自他而后,更有何人呢?且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刘协叹了一声,道:不管皇帝是庸是贤,不管是四百前开国时,还是如今,黄土地里耕作的农户始终算不得富足。你可知根源何在?
曹昂舔了舔嘴唇,一时间读过的圣贤书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对于这一点,早有无数先贤在书里写过,他们旁征博引,有的说是因为君主不够贤明,因此要天子省察自身;有的说是因为大地主、大商人敛财无度,因此要朝廷下令限制这些富人的用度享受;还有的说是因为土地的划分出了问题,因此要重新启用周朝时的井田制。若是从前要曹昂写文章,他可以信手拈来,一一列举先贤所论。但是如今曹昂实地跑了长安城中万亩田地,连马都跑瘦了三匹,又听了皇帝所言,便觉此事绝非书上所言那般清晰明了,然而他一时抓不到根源,想到自己这一年来田间地头见过的无数黧黑枯瘦而又麻木的面容,只能叹一声民生多艰。
刘协微微摇头。
这其实便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说起来美好,但是规模太小,无法积累储备资源,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再加上赋税徭役,豪族盘剥,便无法度日。但是要在此时搞大工业,显然更不现实。
刘协道:五口之家,所能耕种的土地不过百亩,百亩所出不过百石说起来少。但是若是看商朝之时,手扶耕耘,一人不过十五亩,那时候产出更少,非但百姓,连寻常大夫等闲都吃不到肉。若以此时比周朝,田地产出自然是高了。但若是与后世相比,却是不够看的。
归根结底,豪族盘剥暂且放在一旁,若是能提高每亩良田的粮食产量,虽然仍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但是却能极大提高农民的日常生活。但凡能吃饱饭,哪个好人又想要把脑袋栓在裤腰带上去造反呢?
民以食为天呐。刘协继续道:与古时相比,如今我们能用牛耕,会造铁器,又有修渠灌溉,农民耕种既多且快,虽仍不过勉强度日,却已大为提高。照朕看来,就连兵权都是皮毛之物,唯有这食才是万民骨血。设若如今一亩所出,能倍于前,朕将豪族稍加约束,这长安城中流民便能立少十之八/九。余者朝廷便也能照管了。
曹昂听得意动,先是一喜,继而细思却有些为难,叹道:陛下说得确是根本,然而要产量倍增,却又谈何容易?自古时至今千年,所增也不过三中取一。
刘协扯过一页纸来,低头写算。
如今小麦还未曾普及,在他管辖的北方大片疆域内,百姓最多种植的乃是黍与糜这两种杂粮,都能旱地生长,所结子实,前者黏,后者不黏。后世称之为黄米,可以做糕。此时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一斤等同后世的二百五十克;一大亩为四百六十五平方米,比之后世稍小。这般算来,若是种粟,此时亩产约有二百五十七斤。若是种黍或糜,也大略等同。
他停笔想了一想,道:近郊肥沃田地,亩产可达一钟。一钟乃是四石六斗,那便差不多是四百斤,已经算是此时极高产的情况了。
曹昂就站在近旁,低头便见皇帝在纸上以奇怪的字符写算,很快便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不禁暗暗称奇。
刘协当前忙着填饱天下人的肚子,自然顾不上提高全民数学素质,自己望着纸上那惨淡的数字二百五十七斤,良田所出四百斤,然而这样的良田在天下而言,不过百中取一。至于从前地方上书偶尔有提到亩产八百斤之处,也未知真假。后世北方小麦可达亩产千斤,南方水稻可达亩产两千斤,他记得自己在现代时,曾看到一则袁隆平最新杂交水稻试验田达到亩产一千一百四十七公斤的新闻,彼时并不在意,如今却心生羡慕,设若能将这亩产两千三百斤的本事带回汉朝来,哪里还有什么三国纷争?哪里还有遍地流民?
刘协搁了笔,四顾叹息道:朕的袁院士,又在何处啊。
作者有话要说:哪怕到了我朝,初期农民仍是非常艰难的,直到取消农业税,这几年才稍微好些了。
感谢农学家们,让我们吃饱穿暖,人类之光啊。
端午节快乐,三天连更。
感谢在20200609 03:02:37~20200621 05:11: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minko 3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欧吃矛 40瓶;artemis、马克玥、正经人 10瓶;落英缤纷、大舅舅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3章
士孙瑞与贾诩一前一后, 进了未央殿偏殿等候。
两人坐下来,都擦着头上额间的汗水,感受着殿内的凉爽, 不禁一同舒服得叹了一声。两人对视一眼, 礼貌性得露了个笑脸。
贾诩先开口道:我原在北地, 倒不知长安的秋,这般热。
士孙瑞拿侍女奉上的凉帕子敷在脖颈后,叹气道:原不该这么热,入秋竟没落一场雨。春天时就连绵阴雨,那会儿子朝中还担心要闹水灾, 谁知竟是个旱年, 眼看着要担心雨水不够了。
士孙瑞原本跟随王允, 乃是正统士族的这一拨的, 虽然不满皇帝简拔贾诩贾诩原是跟着董卓作乱的,却也敬重贾诩系出名门, 乃是大儒之后。如今皇帝既然要杨彪作了尚书令,士孙瑞与贾诩既无仇怨、也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了, 且同朝为官,彼此年长持重, 便面子上也要敷衍过去, 只远处瞧着, 倒也算得上友好亲切了。
贾诩附和了两句,又谈起山东报了旱灾等事,简单说了几句政事, 殿中安静下来。
士孙瑞拿下颈后的帕子,问左右道:里面曹大人进去许久了?
左右道:才刚进去没一会儿。
士孙瑞便一点头,知道还有得等, 将袖中的奏章又取出来,自己细细看了一遍,最后检查是否还有要删改之处,看到关键处时停下来想一想,若是皇帝问时要如何作答。他看得入神,也想得入神,待通看过了,放下奏章,却见对面贾诩仍悠悠喝茶,便笑道:文和(贾诩字)看来是早打得腹稿,只管安然稳坐了。
贾诩笑道:君荣(士孙瑞字)大人取笑了。我于账目原不精通,不过陛下有令,勉力而为罢了。如今上有文先(杨彪字)大人把关,旁有君荣你掌控,我不过凑数罢了。陛下见了账目,自然明白,若要问时,自有君荣大人作解,也考校不到小弟。
士孙瑞这才会意。两个人做一样的事儿,到了皇帝跟前,岂不是成了争功?贾诩这是有意想让。他看了贾诩一眼,心道,这人倒也乖觉。
贾诩便知他懂了,微微一笑,仍是低头喝茶。其实贾诩并非为了让士孙瑞。当初曹昂奉皇帝之命,介入屯田之事,贾诩便料到皇帝要有一番大动作,与士孙瑞打起精神,准备好好应对曹昂。谁知曹昂这一年来,勤恳跑遍了长安城,面上却未曾反驳过两人;账目虽然早已看过,却也没有质询过两人。
贾诩心中清楚,长安城中豪族与官吏勾结已久,报上来的田地数目都是做过账之后的,账面上瞧不出什么错处来,但谁都知道这里面藏污纳垢的事儿。曹昂介入,明知却不追究,必有后手。皇帝既然没有安排他来做这事儿,贾诩便只求暂退自保,待看清皇帝意图后,再出手不迟。士孙瑞看不清这一点,他却也没必要伸手施救。
两位大人请吧。汪雨不知何时站到侧殿门边,弯腰笑道:陛下说请两位大人过去。
士孙瑞与贾诩忙起身,齐整衣冠,跟着汪雨快步往正殿而去。
两人入殿,就见皇帝坐在上首,曹昂侍立在旁,屏风后影影绰绰的女子身影,想来仍是蔡邕之女在记录。
君荣、文和,你二人辛苦了一年,屯田制初成规模。刘协在上首带笑道:这田地数目,朕瞧着怎么比高祖时候还少了?
士孙瑞早有准备,忙道:陛下明鉴,历代而今,开垦新田原是多了的。只是长安城前几年受董贼之祸,百姓不安南逃西走的,不在少数,许多田地都荒废无人耕种了,另作别册记载,尚在整理,不日便呈送陛下。
刘协便一点,不再深究,转而道:方才朕正与子脩论农事,朝廷缺精于农事的人才呐。你们交待下去,于农事上但凡有一技之长的俊才,都不要错放了,都报上来,待农闲时将他们请到宫里来,朕要亲自见一见。
士孙瑞与贾诩都答应了。
刘协又道:文先(杨彪字)出任尚书令,你们二位都给他道贺过了么?另有大司农一职,乃是最要紧的。朕的意思呢,就偏劳君荣(士孙瑞字)了,如何?
这是要士孙瑞升迁为大司农之意。
士孙瑞一愣,下意识推辞道:陛下隆恩,然而臣年事已高,在尚书台不过勉力支撑
刘协笑道:朝中看去,这大司农若不是你来做,谁还敢来做?况且你原是文先长辈,如今你来助力他做尚书令,他倒还要不自在的。君荣你就不要推辞了。
大司农执掌国家财政,下辖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分掌粮食库藏、物资供应、物价调节、国库出纳皇帝亲耕等事务。在此之外,大司农还掌管盐铁专卖等事项。
比起在尚书台做仆射,做大司农更有实权,乃是极为重要的职位。
士孙瑞自尚书仆射成为的大司农,那是升迁了。
皇帝给了这样的面子,士孙瑞便不再自谦,应了下来,自然又有一番感念陛下恩遇的说辞。
刘协含笑听着,道:如君荣这样的老臣,辅佐汉室,忠心赤胆,朕还年轻,少不了要你们帮扶。你们也尽心,带一带年轻一辈的,多为朝廷培养栋梁。于是又问士孙瑞家中儿孙。
士孙瑞一一答了。
君臣相谈甚欢。
刘协又勉励了两句,道:天热气燥,君荣你到底年长,朕也不久留你。于是便叫汪雨将两人好好送出去。
士孙瑞离开未央殿才慢慢回过神来,没料到皇帝叫自己做了大司农,前阵子因为皇帝起用贾诩、又要杨彪做了尚书令而生出的些许微妙情绪便都消退了。诚如皇帝所言,如今动荡,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时,倒也顾不上挑拣了。他想到做了这大司农,即将面对的财政困局,只觉肩头如有千钧之重,却也不能畏难逃避。
贾诩道:恭喜君荣高升了。
士孙瑞虽然欣喜,却还要压下嘴角,淡声道:不过为朝廷出力罢了。
殿内,刘协起身,见汪雨早捧了骑射衣裳等着,便换了骑装,笑道:你倒乖觉。
汪雨笑道:虽然天儿热,但奴婢知道陛下的习惯。不管是三伏天还是九寒天,陛下这每日骑射是断不能停的。
刘协便带着曹昂,骑马往仓池畔而去。
哪怕已是下午,秋老虎的威力丝毫不减,连仓池畔的树叶都因为热而卷了起来。
刘协骑马绕池两圈,便已是浑身放汗,却见曹昂始终错后半个马头,因笑道:朕与你比一比你不要相让!说着一夹马肚,那马便泼风似得冲向前去。
一圈下来,曹昂仍是错后半个马头,笑道:陛下赢了。
刘协便知他有意相让,单只这份精准的控制,其马术便远在自己之上,便假作不悦,道:子脩也来欺朕。
曹昂一愣,道:臣长陛下七岁,正是力盛之时,若不相让,才真是相欺。
说到相欺,刘协松了马缰,随着马背起伏送腰,你看田地清算的账册,士孙瑞与贾诩呈上来的,与你私下所计,差了竟有一半之多。这底下人欺瞒之状,照你看来,他二人是否知晓?
曹昂道:若说全然不知,那便是自欺欺人了。
如此,他们便是欺朕了。
曹昂默了一默,道:光武帝时,曾有不问南阳郡之事。如今他二人也恐催逼过急,致使生变,到底是长安城,陛下车驾在此
当初光武帝中兴,天下初定,田地亩数多有不实,朝廷下诏核实。不巧光武帝从陈留郡上报的文书后面找到了一封附信,信中语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光武帝问左右何故,却无人敢答。最后是年方十二岁的太子刘庄在侧,直言道这是在说开垦田地数目核查之事,河南乃是帝都,天子近臣颇多;而南阳则是帝乡,皇亲国戚颇多。这些人自然是不好查问的。
如今刘协要核实长安城中开垦田地的数目,正与光武帝所行相类。而士孙瑞与贾诩,便如光武帝时的臣子一般,不敢擅动权贵。
刘协垂眸道:若朕没有记错,光武帝伺后可是将欺瞒隐匿之人都严惩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