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这日子真是没法儿过了。
殷陶离京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京中发生的事情不少。
这日天气不错,殷陶便叫萧玉等人将带过来的藏书拿到院子里晒晒,自己则回到书房整理起了这一年多来和京中的来往书信。
这么一整理便发现了问题。
康熙四十年初巡视畿甸,老爷子带了直郡王、太子、四爷和十三前往。
康熙四十年四月巡视永定河,太子、四爷和十三伴驾。
康熙四十年七月巡幸塞外,将太子和直郡王并一众皇子打包前往。
康熙四十一年二月南巡,老爷子依然带了太子和十三前往。
从前出门回回都让太子留京监国的康熙,如今不管去哪里都打包带着他。
这应该不是宠幸,而是防范了。
殷陶将信笺归置在盒子当中,上了一把从京中带来的特制铜锁,正准备喝杯热茶理一理思绪之时,钟原又拿着三封信笺走了进来。
殷陶接过来一看,一封来自准岳父马齐,一封来自便宜舅舅托合齐,一封来自最近在京中很是得闲的九哥。
同时接到“双齐”来信,殷陶觉得压力还是蛮大的。
而九爷这是第一次来信,殷陶也有些担心,九爷是不是听了八爷什么话,写了信过来骂他。
殷陶终归对于“双齐”来信有些发怵,还是选择先拆了九爷的信来看。
九爷的信写得十分繁琐,大到他跟着皇阿玛去蒙古赢了摔跤比赛,小到他去洋行看到一只奇妙的硬笔,甚至连他院子里海棠花开了几朵小花都洋洋洒洒写了大半页纸。
信的最后,九爷还吐槽了五爷一番。
五哥原本说好要帮他稍信过来的,可后来又嫌他信写得慢,自己早早把信发过来了。
九爷在信中十分委屈,他不就是一封信写了五天吗?能有多慢啊!五哥这人就是这样,对亲兄弟不如对旁人厚道,顺便列举了五爷缺少兄弟爱的种种表现……
但总体来说,九爷的信字里行间仍然透露着欢快,可见近来日子过得实在不错。
殷陶稍稍松了口气,又打开了富察马齐的信来看。
富察马齐的信则是一封相对家常的请安信,除了代全家给十二爷请安外,还关心了殷陶的身体和山中近况,并表达了家人对十二爷的殷切企盼和思念之情,和之前寄来的请安信没什么太大不同。
殷陶最后打开了托合齐的书信。
不同于往日的是,托合齐的信很短,字迹也很潦草,似乎是在什么忙碌的空隙当中背着人写完给他发过来的。
南巡途中,高士奇向康熙告发,索额图罔顾君恩,串联朝臣,意教唆太子谋“大不敬”之事。
康熙以太子病重为由,停驾德州,召索额图去德州侍疾,表面为探望太子,实则软禁处置。
外头倏尔响起来一阵骚动,萧玉指挥着使唤太监将方才晒了没多久的书搬了回来。
殷陶看了看窗外。
方才还是风和日丽的天气,不过一会儿功夫便阴沉得有些不像话。
这天,怕是要变了。
第74章 西文
由托合齐的信来看,太子最近的境况实在不好,而最近康熙带着出门最多的人就是太子,而十三和四爷也跟着出门次数比较多。
殷陶既担心太子,又担心四哥和十三。
殷陶随即给托合齐写信问其他两个兄弟的情况,托合齐很快便回过了信来,道是除了太子又生病闭门谢客之外,四爷还在盖房子,十三也还好,并没有被限制出行自由,也没见皇上表现出太多不满。
殷陶松了口气。
大概又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后,康熙带着太子、四爷、十三过来接太后回宫。
如今康熙在世的长辈只有太后一人,康熙这位这些年里,也对太后十分孝顺,按着对待嫡母的礼数从不敷衍。
人心都是肉长的,康熙和太后相处了这些年下来,也的确处出了不少真心,许久未见之下,呈现出了一副母慈子孝的动人场面。
康熙年纪也不小了,一路过来也是累了,陪太后说了会儿话后,又问了殷陶两句功课,便自顾自去房中歇息了。
太子等人的房间也是备好了的,康熙前脚刚刚离开,太子便也起身回屋了。
往年这种时候,太子也是众人的中心,同太后和皇上有说有笑气氛很好,可今日的太子几乎没有说话,跟太后简单道别后便离开了大殿。
远去的背影中很是有几分顾影自怜在里面。
殷陶轻轻叹了口气。
想来太子这段时间过得也是艰难。
十三到底年轻,活力满满,送走太后、康熙和太子,便想请殷陶带路到寺里后院去转转。
四爷没有歇息,也跟着殷陶和十三一道儿去了后院。他从前来过寺中一次,对于后山的景致没太多兴趣,但是他想看看殷陶种的菜。
见到殷陶种的菜后,四爷无声的摇了摇头。
这歪歪拉拉缺水少肥的样子,一看就是没有掌握种地的涨收精髓和技术关键,等日后回京,他要带十二弟去他庄子里一趟,叫十二弟好好学学该如何种地。
康熙在五台山上陪着太后住了小半个月,后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启程回京。
一路之上,太子都在自己车驾当中鲜少露面,而周围人对于这种情况也都见怪不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