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页
杨瑾才知道她还曾经想给周华送礼, “就算没有高校长帮忙, 我们的梓恒和梓嫣也一定能考上大学,为自己争取到城市户口。
难也不过难上几年罢了。”
“我不过一时着急想错了嘛!”
鲁盼儿有些不好意思,“真到了后勤处, 看到周华虚伪的嘴脸, 几次想拿出相机,却还是没拿出来。”
“其实我也想过,不如向周华低个头算了, 但最后还是写了请调报告。”
两人便一起笑了, “好像我们事先商量过似的……”
“爸爸妈妈,有什么好笑的事?”
梓恒和梓嫣从船头过来好奇地问。
“没什么——我们正在比较这两台相机。”
杨瑾不想孩子知道, 便将自己的老相机举起来,“这个相机拍照虽然麻烦, 但效果却会比柯达相机好, 毕竟自动调节光圈和焦距的准确性还差一些……”
鲁盼儿却不服气, “我觉得柯达相机质量好, 毕竟是最新型号的。”
“那就比比吧。”
正好船行至瞿塘峡,因这里地势险峻,形如门户,又称夔门,对面山岩上便有“夔门天下雄”的字样,梓嫣便指了过去,“你们一起拍这里,回家洗出照片就能比较出来了。”
两台相机一起对准夔门,“咔嚓”、“咔嚓”连响了几声。
梓嫣在一旁打开画夹,拿出铅笔,刷刷几笔,一幅素描跃然纸上,“回去我将这里风光画出来,再与你们的照片比一比。”
“有我们家的小画家,我们的照片恐怕要黯然失色了呀。”
一家人从三峡顺流而下,欣赏壮丽江山,又沿途品尝美食,一直到了上海。
距离上海度蜜月已经过了十几年,鲁盼儿站在街头,“这里的变化太大了,我都要认不出了!”
“我们也变了不少呀。”
杨瑾笑着,这些年他与妻子一起走过青葱岁月,现在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孩子重游故地了。
鲁盼儿歪着头看看他,“我突然发现,你的气质更好了。”
三十多岁的男人,正是岁月最厚爱的,他那卓然的风度,自己竟怎么也看不够呢。
“你是想表扬自己更美丽更有魅力了,不好意思直说,先拿我做个引子?”
杨瑾哈哈笑了。
“咔嚓”一声,梓恒给俩人照了一张相,“爸爸妈妈合影特别好看。”
被儿子表扬了,鲁盼儿竟有些害羞,忽然想起,“我们应该到上海火车站前合一张影,就像家里那张照片一样。”
那张照片一直摆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梓恒和梓嫣从小就看着的,闻言十分雀跃,“真是好主意,我们过去吧。”
上海火车站前依旧有拍照的摊子,只是过去的黑白照片换成了彩色的。
杨瑾选了一个,“这张背景完全一样。”
拍照的师傅照了相,留下地址,又好奇地问:
“你们是一家四兄妹?”
一路上好多人这样问了。
鲁盼儿自然又高兴又骄傲,一手揽了一个,“这是我的儿子和女儿。”
他们结婚早,现在年纪果然都不大,杨瑾三十七岁,鲁盼儿三十三。
两个孩子眼见着长大了,梓恒已经十四了,梓嫣也就要过十二岁生日,个子都快赶上父母了。
这一次出门,家里买了四件素白的T恤衫,梓嫣在上面画了自家的紫藤花和秋千,又用黑色的笔排了序号:
1号是爸爸,2号是妈妈,3号是哥哥,4号是妹妹。
一家人相貌都好,再穿上一样的衣服,走到哪里都受到注目,也让他们更加自豪。
从上海飞回北京,杨瑾再到学校时就带回了梓恒和梓嫣的户口迁入证明,“周华给我送来的,又说说你当时只要求给两个孩子办——是这样的吗?”
“我可没说过只给两个孩子办户口,高校长也没有那样说,只是我去找他的时候重点提了孩子们上学的事情。”
鲁盼儿一笑,“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与过去一样,总能想出办法钻空子,故意漏下我的户口。”
杨瑾岂能不知,“我去找高校长,把你的户口一起迁进来。”
“不必了。”
虽然北京户口在许多人眼里非常重要,但鲁盼儿并不在意,“我又不用升学,户口就留在老家吧,那边还有宅基地和几十亩田呢。”
出身农村的她,一直对田地有很深的感情。
杨瑾也笑了,“他一定自以为得计,又坑了我们一回。”
“就让他那样以为吧,我们哪里有空儿理他。”
鲁盼儿便与杨瑾商量,“你这边有课题要做,我回老家去把孩子们的户口迁来。”
杨瑾果然走不开,可他知道鲁盼儿也忙,“不如我们请郑峰帮忙迁户口,再邮寄回来?”
“也好,能省不少时间——我先去给小春婶儿打个电话。”
东平安堡村已经安了电话,现在有什么事方便多了。
户口的事情才安排好,蔡颖却找来了,“我想请几天假,回东平安堡村给小豆儿迁户口。”
她也拿到了户口迁入证明。
“迁户口不必回去的,我们已经托了小春婶儿和郑峰帮忙,再把小豆儿的加上就行了。”
蔡颖迟疑了一下,“我还是想回去一趟,亲自向九爷、小春婶儿道声谢;再看看大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