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页
周末的春游当然泡汤了,鲁盼儿很愧疚,“周末妈妈还要去服装厂,电视台要来录节目……”
“没关系的,妈妈,”梓恒和梓嫣异口同声地说:
“爸爸重新做了计划,暑假时我们一家去游长江,我们坐船从上游顺江直下,一直到上海。”
“好计划!”
鲁盼儿向杨瑾眨眨眼睛,“这一次获奖没有一点儿准备,免不了手忙脚乱的。
到暑假的时候,我一定先把工作安排妥当,咱们一家人专心出去玩儿。”
安抚了孩子,鲁盼儿又拿出一份合约,“这是法国服装公司发给我的,你帮看看?”
杨瑾接过合约,当年同意邀请鲁盼儿参加服装展的公司重新又发了邀请函,这一次是请她加入公司,做签约设计师。
“如果你接受,就是世界顶级服装公司的设计师了!”
杨瑾不禁替鲁盼儿高兴,“从没听过华人担任这样的职务。”
“他们的薪水也非常高,竟不比整个霓裳羽衣的收入差,”鲁盼儿翻了一页,指着上面的一串数字,“我当时数了好几遍,只怕自己数错了。”
鲁盼儿开了服装店后一直很挣钱,她的收入早超过自己的十倍百倍了,杨瑾出身富贵,见识亦是不少,但是这一串数字也远超他的想象,“没想到世界顶尖服装设计师的薪资会这么高,比H大学的史密斯教授还要高许多倍,简直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如此难得的机会,如此高的薪资,鲁盼儿脸上没有多少喜色,杨瑾也就明白了,“一定还有别的条件吧。”
再看下去,“每年必须有一半时间在巴黎,所有的设计都要经过公司允许才能发布……”
“我虽然很喜欢巴黎,但是让我离开你们,有一半时间留在那边,我恐怕做不到;最重要的是,我不想自己的设计掌控在别人的手中!”
“不想去就不去嘛。”
“很多人都说我疯了——不用自己开店,不必担心赔钱,每年在巴黎住上半年,随便设计几套服装,就能赚到这么多钱。”
“但是,你的根在中国,你的所有创作灵感都来自中国,你必须做一个完整的中国设计师。”
杨瑾笑着将合约扔到一旁,“你的成就不是这串数字能限量的,还是继续做我们自己的霓裳羽衣吧。”
“我就知道你一定能理解我,支持我!”
鲁盼儿的犹豫一下子都消散了,“明天我就回信给他们,谢绝这份工作。”
不过鲁盼儿还是接受了另一项邀请,参观了他们的服装厂,然后带了几张加工订单回来了。
巴黎的人工费很贵,所以那些顶级服装公司的工厂大半都设在世界各地。
鲁盼儿觉得中国果真是最合适的地方,工资便宜,工人勤劳能干,技术也很过关,她计算过,在京郊建新厂,采购世界最先进的服装裁剪、缝纫、定型等设备,完成这几个订单,能挣回所有投资。
更重要的是,霓裳羽衣的服装厂也能由此得到飞跃式的提高,借着代加工的机遇,她会引进最先进的设备。
当然,她还会同时引进最先进的管理。
霓裳羽衣从一个小作坊开始,请来帮忙的人都是亲朋好友,没有人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大家摸索着把服装店做起来,但要发展成为世界水平,只凭着过去经验肯定是不行的。
这几年,鲁盼儿带着蔡颖、王玉竹这些得力助手参加了不少培训和学习,现在她更是亲自带队去国外学习,接触最先进的理念,提升大家的能力。
获奖给鲁盼儿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也给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霓裳羽衣从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就在这时,丰美与韩冬结婚了。
将近十年的兜兜转转,他们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
鲁盼儿又是高兴,又是不解,悄悄问了丰美,“我以为你会选择袁杰呢。”
毕竟当初他们一同离开北京,回到家乡。
“我和袁杰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结婚就不适合了。”
丰美毕业五年后才结婚,自然是经过认真的思考,“结婚找的不是工作伙伴,而是生活伴侣,最重要的是像姐和姐夫一样,互相包容,互相支持。”
“而且,我和韩冬虽然性格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但是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将来在一起生活一定很合得来。”
“可是,你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襄平县,两地分居,多不容易呀。”
丰美已经调到襄平县政府任办公室主任,虽然比在平安堡乡时交通便利些,但从那里到北京也要十几个小时。
“我们不用两地分居,”丰美笑笑,“韩冬已经调到作协工作,可以在家里创作,每个月到单位开一次例会就好,他平时跟我住在襄平县。”
“襄平县毕竟是偏僻落后的小县城,他从小在北京长大,也没真正插过队,能适应吗?”
鲁盼儿便想起了当年到红旗九队的知青,差不多每一人都梦想着回北京。
恐怕韩冬也难以适应县城的生活。
“前段时间韩冬的历史长篇小说《三燕古都》就是在襄平县写的——他在那边住了几个月,觉得县城挺好的,特别安静,情节卡住了就出去转转,摸着古城墙的青砖就又有了灵感——比在北京效率高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