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页
“这时候怎么还有卖凉东西的?”鲁盼儿很奇怪,赶紧拿了碗,“先放碗里,换了衣服洗手再吃,正好也能化软点儿。”
杨瑾进来又将两只雪糕加上碗上,“我们俩儿也一人一根。”
鲁盼儿正喂着奶,倒不大敢吃凉的,便等到雪糕化了才吃了两匙,真是又香又甜,“无怪一角钱一根,果然比五分钱的冰棍好吃多了。”
丰美就说:“冬天围着火炉吃雪糕也比夏天吃更好!”
杨瑾还买了十斤带鱼,晚上家里便做了大米饭,煎带鱼,炖白菜汤。过去在红旗九队很少能买到鱼,尤其是海里的带鱼,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吃。带鱼还有一样好处,那就是刺少,并不怕扎到。
丰收、丰美拿着新买的格尺,橡皮等文具,梓恒握着玩具,都由衷地认为,“北京可真好!商店里什么都有!”
鲁盼儿就告诉他们,“你们去的不过是胡同口的小商店,等到了王府井的大商店看看,才知道北京有多繁华呢!”
梓恒就问:“妈妈,你去过王府井吗?”
“妈妈没去过,”鲁盼儿笑着说:“不过妈妈知道。”
“妈妈说的没错,”杨瑾告诉儿子,“过几天就带你们去王府井,你们就能亲眼见到了。”
鲁盼儿就说:“明天你们几个去王府井,我带梓嫣在家,她太小,出门不方便——正好还可以织毛衣。”她其实喜欢出去玩的,但是一则梓嫣太小,出门不方便,再则也是为了赚钱,刚花了一千二百元买房子,总要挣回来呀。
“丰收丰美这两天可以带着梓恒在附近逛逛,然后我们再一起去王府井。”杨瑾笑着决定了,晚上又特别告诉她,“你别担心家里没钱,不说别的,只我手里的古币,拿出去一些,就能换来上千元……”
“我知道的,”鲁盼儿跟着杨瑾潜移默化,对古物也懂了不少。小郭家里条件好,就是因为他每得到古物都会转手高价卖出去,而杨瑾每得到了,都舍不得出手,便攒下许多东西,但她却赞成,“还是别卖了,免得被人毁掉,我们留着将来给孩子们看看也好。”
“我做衣服,织毛衣,都不觉得累,反倒很喜欢,”鲁盼儿又想起吴芬气得鼓鼓,又不得不答应的神情,她得意地笑了,“吴淑芬的钱,挣得多容易呀!”
看看她快乐的样子,杨瑾也就罢了,只要不急着赶活儿就好,而且,他其实很喜欢鲁盼儿偶尔露出棱角,回想在房产局里,她板着一张俏生生地脸,毫不客气地要高价,还真可爱!于是杨瑾也忍不住笑了。
两人笑了半晌,最后凑在一处,躲进带着帐子的大床里。
第二天才吃过早饭,蔡颖就过来了,疑惑地问:“鲁老师,你怎么才到了北京活儿就干不过来了呢?”她之前来办知青回城,也想顺便揽些活儿挣钱,可是挣钱多难呀,找了许久也只找到了不多的几份儿。
“不过是凑巧碰上了,”鲁盼儿倒不好说钱进堂弟、弟媳妇的坏话,就含糊道:“两件毛衣,三天时间交活儿,我一个人做太累,正好我们一人一件。”又拿出杨瑾和自己的新毛衣给她讲要怎么织。
蔡颖第一次看到这两件新毛衣,却想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一定是你们穿着被人看到了吧?是真好看呢!”
毛衣好看,人也好看,配在一起,相得益彰,谁能不羡慕?然后就想要一样的毛衣了。
没多久,钱力和吴淑芬也到了,交了毛线和订金,又约好取毛衣的时间,转身便走了。
蔡颖一直没有吭声,见两人出了门便问:“我瞧着他们像不高兴似的?”
“我们只管织毛衣,高不高兴又有什么关系。”鲁盼儿笑嘻嘻的,先把订金分给蔡颖一半儿,“你在我家先织一段儿吧,这种毛衣是从上往下织的,所以开始的部分最重要。”
“我也正想着让你带着我织一段儿呢,”蔡颖点头后又摇头,“不过钱我可不能要这么多,在北京织一件毛衣最多也就是八元钱,我还织过五元的呢。”
“价就是这么订的,你也看到他们交订金了,我可不能私留。”鲁盼儿把钱硬塞给蔡颖,“我们先缠线吧。”
毛线买回来是一卷儿,织毛衣前要先绕成团儿,她们一个人撑着钱,一个人绕,把线都绕好了再开始织。一起干活儿是很愉快的事儿,正好可以聊天,鲁盼儿就笑着问:“怎么没带小豆儿过来?”
“我走时她还没醒,正好家里有我奶和我妈看着。”奶奶和妈妈自然是疼自己的,可蔡颖没说的是,她虽然在北京落了户,成了真正的北京人,可却一直没有分配到工作,也就没有工资,比先前在红旗九队手头还紧呢。今天,她为了省几分钱的公交车费,是走路过来的,小豆儿走不了那么久的。
“回了娘家毕竟不一样,”鲁盼儿不知情,倒替她松了一口气,过去蔡颖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小豆儿,唯有高考时将她放在家里,结果还出事了,“你哥哥嫂子们对你还好吧?”
“还行,”蔡颖点点头,哥哥嫂子人都不坏,尤其是大哥,很心疼自己,可是家里条件实在太差,自己从农村回来在家待业,又带着一个没有户口的孩子,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自然给家里也添了许多乱。幸而自己从红旗九队带回几百斤粮食,不至于要家里人养着。只是这些话倒不好向鲁盼儿说,便问:“你们买房子的手续办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