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那没有问题。”张文林接过技术论文翻看道:“哟,还写着挺详细的.....”
只见张文林越看越兴奋,11张纸,他足足看了1个多小时后,才激动地对忐忑不安的李小满说道:“小满,这个技术论文里面所写的砖烧技术点,跟我国现在的烧砖技术有很大的差别,你从那里得来的?”
“这技术是我特意找人要来的,怎么啦?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李小满看着张文林兴奋的神态,她心里面拿捏不准粉丝给的这份技术论文是不是太“高级”了,才引得张文林如此激动。
“好,怎么不好?实在太好了,这简直就是烧砖技术的重大革新。”
“现在国内烧一万砖就要约3.5吨煤,而按照论文里面所写的计算,烧一万砖只要约2.3吨煤,这可是足足少了三分之一纳,而且里面还有提高烧结砖强度的技术.....。”
“是吗?那如果凭这篇技术论文,张先生可以把砖烧制出来吗?”本来还打算让李满屯介绍专业人士教社员们烧砖,现在听了张文林的话,李小满就打消这个念头。
“建烧砖窑这个肯定没有问题,只是烧砖最主要是火候。火太大就把砖烧成“铁砖”,又硬又重,打都打不碎。最主要的问题是砖会变形,又弯又扭,根本无法使用;火太小,又会烧成生砖,掏出来一碰就散,所以烧窑还是要请砖厂的老师傅才行。”刘文林指着砖窑的图纸,给李小满详细地解说。
“张先生,小满恳请你帮一个忙?”
“这...小满你也知道我现在的情况,恐怕是心有余力而不足。”张文林苦笑地摇了摇头。
这真不是他推托,论起身份来,李小满是一个生产队队长,他这个被下放的坏知识分子,还要在李小满手上“讨生活”。
“张先生,实不相瞒,这篇烧砖技术论文我是经过其它渠道得来了,不能跟任何人提起,如果生产队请人来教社员们点火烧砖,对外我们就说这篇技术论文是张先生您所著写,您看可以吗?”李小满笑眯眯地说道。
没办法?这个世界有一个俗话:枪打出头鸟。
她一个连泥巴都玩不好的人,居然可以对烧砖技术进行改良,说出来也没有相信呀,会种田还可以说得上“家学渊源”的原因,但是说会建窑烧砖那就是个漏洞百出的谎言。张文林就不同了,他以前老师的身份加上又刚好对烧砖这方面做过调查,这就是现成的“背锅”人选。
第74章 队委员会议
作者有话要说:
各位亲亲,对不起!
上面的71、72、73、74这几章我已经修改一过了,看过的亲亲们可以不用看哦。
虽然写了几个月成绩不是很好,小鱼的姐妹都劝俺砍大纲重开新文,呜呜呜!思去想去我还是不舍得,这毕竟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小鱼决定再坚持一下。 “那不行?”张文林听完李小满所谓的帮忙,赶紧摇头兼摆手坚定地拒绝,他扬了扬手上的烧砖技术论文,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满,你可能不知道这份烧砖技术的重量。”
“你知道我国现在有多少个砖窑吗?每天产出多少万砖吗?说到全国范围太广大,我们现在也没有办法有那个能力去做统计,所以我们就不说全国,就单以一个小砖窑一次可以出1万块砖来计算,一个砖窑一个月就可以出4次砖,这样子来算,光是一个小砖窑一个月就可以省下4吨多接近5吨的煤,用烧砖新技术的话就又可以烧出2万多块的砖。”
“小满,现在你明白这份技术的含金量了吗?”
“张先生,您说的道理我都懂,问题是帮我找来这篇技术论文的朋友,唯一提出要求就是不能他暴光出来,如果你不方便的话,我们就只能用老技术建窑烧砖。”
李小满能不懂吗?她就是太懂了,所以才需要找背锅侠。
现在李小满终于知道粉丝所说的“空间出品,必是精品”,是什么意思了,就连随便甩出的一份烧砖技术都能来个技术性的改革,这已经不能称为精品,而是应该叫“臻品”。
张文林听到李小满说的话,直接跳脚反对,“那怎么行?有新技术不用,还要用旧技术,这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损失?浪费国家多少资源?那不行?肯定不行。”
虽然张文林同志现在落难自身难保,但是也不影响他的一腔爱国热血。
“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怎么办 ”听到张文林激动的态度,李小满眼睛一亮,脑子转了一个大弯,直接耍赖道:“如果要用这篇技术论文也行,就说是张先生您以前所写的,我明天再重新拿纸给你抄写一份。”
李小满连“以假乱真,毁尸灭迹”的法子都想好了。
“小满,技术创新论文,如此重要的的成果,怎能轻易冠他人之名,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唉,我也知道这实在有点太难为张先生了,实在不行话,我就把这篇技术论文烧了,张先生您就当没有看过这一篇技术论文。”李小满“神情落莫”地想从张文林手上拿过技术论文。
“小满......这真的要烧了.......”张文林紧紧地抓着纸张不放,仿佛这篇技术论文已经燃烧起来般,而他的心就在那火燃上备受炙烤着。
“真的。”李小满接过技术论文,对着张文林的眼睛认真地回道。
她手上的技术论文拿回去是真的会烧掉的,只不过写在纸上技术文论文是烧掉了,芥子空间里面记录仪还有备份,等待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才能让它光明正大地出前在人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