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快,建子,快进来,”胡老太见到自己的侄子,连忙高兴地说道。
“诶,好咧,”赵建赶紧把挂在自行车前边的袋子拿下来,就跟着胡老太进屋了。他进到屋子后,也没把蒙蒙放下,就直接抱着蒙蒙坐了下来。
赵建把袋子打开,那里面竟然是一小罐麦乳精!
在这个年头,麦乳精可是用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胡老太一见这麦乳精,眼睛都发亮了。
“我的乖乖呀,你这麦乳精,是哪里来的?”胡老太拿过麦乳精,爱不释手地说着。这麦乳精罐子并不大,也就只一个巴掌那么大,但里面的东西却精贵得很。
说到这里,赵建看了看四周,见没人了,才敢说,“去跟人换的呢。蒙蒙不是受伤了么,正好有这个机会,我就去给换回来了。”他说的,便是不经过明面,而是私下跟人交易了。
现在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购买,特别是像麦乳精一类的金贵东西,要的票可多着呢。但供销社也是有些‘残次品’或者是‘破损品’的,而这些‘次品’的购买不需要粮票,价钱也便宜得多,员工之间都会默而不宣地相互进行交易。
“哎呀哎呀,那这会不会给你惹来麻烦呀,”胡老太有些担忧地说。
赵建却是摆了摆手,“放心,这又不违规,只是员工之间的‘相互帮助’而已,”他抱着蒙蒙又换了个姿势,“要是我不机灵点,这供销社的工作,可轮不到我。”
确实,这并不违规,其他人也是可以以相同的待遇买‘次品’的,但有没有货,就另说了,总得有些‘员工待遇’嘛。赵建在上头可没人,他能够在供销社干得风生水起,完全是靠他自己。
听到赵建的话,胡老太才是放下心来,她又望了望四周,“你先等着,”她对赵建说后,就赶紧把麦乳精拿回自己的房中藏着了。
然后,赵建又从袋子里拿出了一小条青色的布料,那布料还真是一小条,只两个拇指长,一个巴掌宽,完全就是裁剪下来的废布,但好就好在,那布料不是黑色或者是灰色,而是青色的。在这个年头,青色的布料也难得得很哩。
“蒙蒙喜欢吗,这个可以用来扎头发哦,”赵建拿着布料逗着蒙蒙,他把布料举高,引得蒙蒙伸长了手去拿,把蒙蒙逗得哈哈笑。他知道蒙蒙喜欢鲜艳的颜色,但即便是在供销社里,鲜艳的颜色也是少,更是没有废布,所以赵建只找到了这么一条青色的‘废布’。
即便是裁下来的‘废布’,在供销社里也抢手得很呢,赵建都不知道说了多少好话,才拿到这条青色的布条。但当他看到蒙蒙高兴的模样,就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来,表叔来给你扎辫子,”赵建虽然没有女儿,但他经常过来陪蒙蒙,也是知道如何扎辫子的,就是扎出来的辫子不怎么好看。
很快,胡老太就出来了,然后赵建边帮蒙蒙扎辫子,边跟胡老太说着话。
就在这个时候,邻居家胡山的母亲张燕就过来了,张燕与胡老太一般大,两人也说得来,倒是挺不错的‘闺蜜’。
张燕在院子外大声地叫着胡老太,“赵禾禾,快出来啦,”赵禾禾就是胡老太的大名,胡老太为人彪悍,但名字却很可爱,“咱们村里也来知青咯,快出来看热闹!”
第8章 小偷?!
“得咧,得咧,”应着张燕的话,胡老太就把东西收拾好了。
“姑,那我可就回去了啊,我爸还在家等着呢。”赵建也把蒙蒙放下,“蒙蒙要乖乖的,表叔下次再给你带好东西。”赵建用手揉了揉蒙蒙胖嘟嘟的小脸蛋,就跟胡老太告别了。
“好,我这也没别的,把这酱黄瓜带回去,你爸最喜欢我做的酱黄瓜了。”在赵建走的时候,胡老太还硬塞给他一罐子腌黄瓜,这黄瓜还是胡老太从胡兰家顺过来的呢。
然后,赵建骑着他的自行车,又叮叮当当地走了。胡老太抱起蒙蒙,就跟着张燕去看热闹了。
“快点快点,咱们村还是第一次来知青呢,也不知道那些城里的小伙子小姑娘,是不是日子闲得慌,在城里不用种地就有粮食吃,干嘛要过来咱们农村呢。”张燕等得着急了,她跺着脚说。
最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才刚刚兴起,还什么组织都没有呢,这么快就来了知青。这些知青,可不是被分配或者是被迫来农村的,他们可都是自愿的。
“哎哎哎,催什么催,你以为那些知青是大肥肉么,等等又不会少。”胡老太拉着蒙蒙的手,关好门,就赶紧跟上张燕了。
“你说,这大冬天的,那些知青挑这个时候过来,是不是就为了来咱们这儿过大年,吃大肉呀。”张燕边走边嘀咕着。她就怕来了很多知青,然后那些知青把村子里的粮食都分了。
“应该不会吧?”事关粮食问题,胡老太也认真起来,“走,咱们快点问问村长。本来咱们的粮食就不多,还分什么呢。”于是,她们就加快了脚步。
等到她们到了村大队的时候,村大队的门口已经聚集了一群村民了,大家都是过来看热闹的。
又过了一会儿,村大队办公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村长,还有两男两女的四个年轻人出来了。年轻人手上都拿着一个大包,应该就是他们的行李。
岐山村的村长名字叫胡汉,是个大概五十岁的热血汉子,理着小平头,脸上留着络腮胡子,除了没什么东西吃所以比较瘦,他还是很精神的。听说当年小日本打过来的时候,还是他带领岐山村的村民钻地洞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