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页
但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知晓此时最要紧的不是抱怨,而是应对。
早在各部尚书来之前,太孙已经从圣人口中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
因此,战报他只是扫了一眼,便递给了下首的史鼐。史鼐看过之后,递给了工部尚书……
以此类推,等在场的四部官员都看过了之后,圣人才淡淡地开口:“都说说吧。”
距离在朝堂上宣布给太孙选妃,截止今日,不过两个多月。可是,圣人明显瘦了很多,脸颊都微微往里凹陷了,脸色也失去了从前的光泽。
说真的,几部的官员心里,是有一种诡异的庆幸的。
因为大夏是以孝治天下的,一国之君更是要做天下百姓的表率。
若是在茜香国进犯之前,圣人突然驾崩了,那大夏面对茜香国,势必要处于被动的状态。
因为,天子居丧期间,是不宜动兵的。
因此,茜香国完全可以钻这个空子,只是不停地骚扰,而不真正的犯边。
朝廷总不能放任他们骚扰福州或广州边境而不做处理吧?
要真是那样,置广州或福州的百姓于何地?
因此,真要是落到了那种境地,大夏只能谈判求和。而主动求和,就势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就算等三年之后,可以再讨回来。
但那时候,茜香国势必就借助大夏这里坑回去的东西,发展的更好了。而且,还对大夏有了防备。
大夏想要找回场子,还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如今,茜香国在此时进犯了,以上的那些不必要的代价,就通通不用付了。
几部的大佬在圣人龙体违和之后,心里就有的隐忧,也就去尽了。
在众人都传看完了战报之后,史鼐便当先出列,禀报道:“圣人,户部的粮饷已经凑出了一批,只需圣人一道旨意,便可押送福州。”
工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对视一眼,乔尚书奏道:“工部又造出了一种新型的火炮,此炮专门用于之上,正好可以借茜香国的水军,试一试我大夏的利器。”
礼部陈尚书也不甘示弱,当既便道:“臣回去之后,便召集礼部官员,撰写檄文,痛斥茜香国的不义之行。”
大家都知道,圣人的精神还没有看上去好。因此,这次议事很是干脆利落,没有半点儿扯皮的。对此,圣人自是十分欣慰,觉得朝中有这些肱骨之臣辅佐,他便是哪一天闭了眼,也不用担心太孙少年登基,社稷不稳了。
殊不知,今日各部大臣的办事效率,却被太孙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太孙此时的想法是:原来,这些朝臣们的效率还可以这么高啊。那么,他们往日里互相推诿扯皮,起步就是仗着皇祖父脾气好就欺君?
待日后太孙临朝,就狠抓朝臣的办事效率。
能三天干完的活儿就别拖四天,能一天办好的事就别用一天半。
什么,干不了?
干不了走人。
科举制都施行了多少代了,还以为是在隋唐以前,人才紧缺的时候呢?
作者有话要说: 可以说,科举制对统治者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从求着人才从山野之中出来做官,变成了人才多的随便挑。
个人认为,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皇权。
PS:今天有人说我节奏慢。大家也觉得慢吗?
虽然吧,我自己感觉还好,但我也知道,我从小到大,除了吃饭快,干什么都慢悠悠的。
就想问问大家,需要加快点儿节奏吗?
第339章 史鼐(七十八)
东南海域里, 在和广州水师几次交手之后,茜香国的水军里,主张撤退的已经占了大半。
原本,他们与福州水师拼斗的时候, 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广州水师一到, 其实胜负就已经分了。
而他们之所以坚持到现在都不曾退, 不过是领兵的二皇女不甘心罢了。
茜香国女王的身体这两年已经不大好了,但储君之位却始终悬而未决。
皇长女的生父乃是正宫王君,外家乃是文臣之首。
但茜香女王却并不喜欢王君, 当初立王君为正宫, 图的不过是他家里的势力而已。
茜香女王真正的心头好, 乃是贵君, 最宠爱的孩子, 也是和贵君共同孕育的二皇女。
如果按照茜香女王的心思, 自然是要立心爱的贵君之女做储君的。
可是, 皇长女外家势大, 茜香女王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枭雄,在朝堂上勉强能弄个平衡而已。
她很清楚, 自己不能失去皇长女外家的助力。
但是, 要让她立皇长女为储, 她一是觉得羞耻不敢玩, 二就是害怕。
——当年, 她自己就是靠着王君家的势力打败了其她姐妹, 最终登上了王位。若是皇长女真的成了储君,那她这个女王,是不是就要彻底成为傀儡了?
所以, 这一次,二皇女请求亲自带兵工大大夏边境的时候,女王才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因为她需要给二皇女增加筹码,这样她才能有足够的底气,立二皇女为储。
同时,二皇女也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如果此次存功未建,那她就彻底与储位失之交臂了。
可是,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二皇女却不知道,就在她带兵离开茜香国不久,皇长女和王君就直接发动了政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