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页
“不错,是梅翰林。”
“怎么会想到定个读书人家?”
薛直道:“宝琴自小就喜欢诗书,在作诗上尤其有灵气。我就想着,给她找个志同道合的,小夫妻两个也有话说。”
薛端心里其实是不大赞同和读书人家结亲的,因为读书人大多清高,不管内里如何,表面上却都是一副看不起铜臭的模样,就好像他们平日里都是餐风饮露,不必食人间烟火一般。
但两人虽是亲兄弟,到底已经各自成家了,他也不好多管弟弟的家事。而且,看薛直的神色,显然是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他就更不好枉作小人了。
于是,他只是提醒了一句:“读书人家规矩多,你和弟妹还要多注意一些,别让宝琴受了委屈。”
薛直却是满脸的不以为意:“兄长多虑了。梅翰林与我乃是至交好友,他的为人我了解,不是那种迂腐书生。”
看他的样子,显然是对这位梅翰林极其信任。
薛端看了他一眼,忍住了没问:你了解梅翰林的为人,了解他夫人的为人吗?
——自古以来,内宅之中才是杀人不见血。
但这话太有挑拨的嫌疑了,薛端实在不好说,只是说:“多注意一些,总是好的。”
薛直道:“兄长放心。”
薛端摇了摇头,问起了别的:“这次回来,你准备待多久?”
薛直转头看了一眼儿子,笑道:“这回准备把蝌儿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不知道嫂子可有合适的人选?”
薛端也笑了起来:“这倒是件好事,回头我去问问你嫂子。”
“那就有劳嫂子了。”
“都是一家人,不必这样省份额。对了,蝌儿,你喜欢什么样的,给伯父说说,我教你伯娘给你找个合心意的。”
薛蝌也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少年,骤然被大人提起终身大事,竟是难得的羞涩了起来,低着头说:“全凭长辈们做主。”
“这怎么能行呢?”薛端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是要和你过日子的,总得你自己喜欢才是。”
“不错,不错,自己喜欢的才好呢!”薛蟠嘿嘿笑着朝堂弟挤眉弄眼。
薛端便指着薛蟠道:“蟠儿的媳妇儿,便是他自己相中的。难得到了你们这一代,咱们家不必联姻,自然得可着你们的心意才是。”
薛蝌只是低头笑。
薛蟠夸张地搓了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一脸嫌弃地说:“你怎么跟个大姑娘似的,羞答答的?”
知子莫若父,薛直见状,却是心中一动:“蝌儿莫不是已经有了心上人了?”
薛蝌迅速抬头看了父亲一眼,又低下了头。
这一回,连最憨直的薛蟠都看出来了,不禁问道:“是哪家的姑娘?是咱们金陵的,还是外地的?”
薛蝌小声道:“是金陵的。”
“金陵的?”薛直奇道,“咱们今天才刚回来,你从哪里就认识了个姑娘?”
薛端也好奇地看着侄儿。
薛蝌看了看两位长辈,解释道:“就是在回家的路上,那个姑娘从碧玺街的一家胭脂铺子里出来,跟咱们走了个对脸。”
“哇哦,一见钟情啊!”薛蟠起哄。
薛蝌则是红着脸傻笑。
见儿子这副没出息的模样,薛直只觉得牙疼。而且,他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吧:“你知道人家姑娘姓什么、是哪家的女儿吗?”
薛蝌一呆,摇头道:“不知道。”
薛直一副“我就知道”的样子,无语地说:“那你叫你娘和你伯母到哪里去给你提亲?”
回来都的时候,只有薛蝌一人是骑马,薛直也妻子、女儿一块儿坐车。所以,除了薛蝌之外,他们一家子,并没有人看见那个姑娘。
薛蝌的神色,一下子就垮了下来:“啊?那怎么办?”
一旁的薛蟠见堂弟这样失落,显然是很喜欢那位姑娘的。想想他对楼玉瑶也是一见钟情,顿时就升起了知己之情,不由替堂弟打起:“没关系,金陵城就这么大,能到碧玺街买东西的人家,就更少了。大不了,咱们一家一家的找嘛!”
薛蝌瞬间满血复活:“不错,可以一家一家的找嘛!”
薛直无语地看着这对斗志昂扬的兄弟,忍不住吐槽:“是谁给了你们金陵城不大的错觉?”
薛端却是笑道:“年轻人嘛,有斗志是好事。”
薛直摇了摇头:“算了,不管你们来,你们慢慢找吧。”
“对,等你们找到了,就叫你伯母替你保媒。”
薛蝌喜道:“多谢伯父!”
“自家人,谢什么?”薛端摆了摆手,突然想起了一件要事,“对了,说起保媒,其实,我如今最想的,是替另一个人保媒。”
薛直:“谁?”
薛端道:“你刚回来,还不知道,咱们金陵换了新知府了。”
薛直却道:“这我倒是有所耳闻。那位前任知府好像还是荣国府举荐的吧?”他也不待薛端回答,挑眉问道,“兄长不会是想给知府大人保媒吧?”
薛端失笑:“哪能啊,知府大人的家事,也是咱们能管的?是知府大人的幕僚,齐师爷。”
薛端终于找着了机会,分别会了会刘师爷和齐师爷。刘师爷太过奸滑,为人夜太过贪婪,薛端不敢与他深交。相比之下,齐师爷虽然不大好相处,为人却端方得多,但又不是那种刻板迂腐的,很适合作为自己在衙门里的说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