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页
“杨正使,航线定下来了吗?”李福田隔老远便大声问,却不见杨贤文回答,对方彷佛定住了。
“杨正使?”
杨贤文回过神来。“定下来了,就按原计划。”
“行,那明早咱们就出发了,李将军已经打下了翁莱,咱们可不能拖后腿。”得了准信,李福田立即安排全军登船。
到了次日,大海比之昨日更加的风平浪静。
因没有风不能下帆,杨贤文只能下令摇橹出发,三十艘大海船陆陆续续离开海港。
若是顺风,至多三天能到达陈留,但是这天竟然一丝丝风也没有,全靠人力摇橹,十天也不一定能到。
杨贤文立在船头扶着横栏,眉头就没有疏展过,这天气绝对反常。
这一晚杨贤文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天未亮便又登上楼顶眺望。
日上中天,天空有灰茫茫的云飘过,不知何时,太阳竟起了一圈光晕,瞧之昳丽又诡异。
杨贤文只觉得如坠冰窖,出口的声音都变了调。
“快去发出指令,全船队即刻靠岸!!!”
头船的士兵又惊又奇,但没有人质疑杨贤文的决定,立即摇动彩旗向附近船只传达信号。
“怎么了?怎么突然靠岸??”李福田急匆匆赶来。
只见杨贤文汗如雨下,不是热的,而是急出来的冷汗。
杨贤文表情极其严肃。“师父有言,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或一日内,或两日内,大海必起滔天巨浪!”
李福田也怔住了。
三十艘海船上可是搭载了近十万士兵啊!
“杨正使,这可如何是好?”李福田是个旱鸭子,游泳也是勉强不沉的程度,更别说如何在大海自救了。
眼下他除了依靠杨贤文的判断别无选择。
“这里距离番州不远,我知道番州有一海湾可以避风,只要在飓风来前到达海湾下锚。”
杨贤文要自己冷静下来,他立即指挥头船转舵,下令士兵每半个时辰换班摇橹,船队全速前进。
就在两个时辰之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自天边压来一片乌云。
原本平静的海面起风了,海船在大浪中颠簸前行,如墙一般推进的乌云迅速追赶上来,倾盆大雨伴随着狂风不期而至。
杨贤文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心急如焚的冲到船头眺望,期盼中的陆地依旧没有出现。
“陛下!!南军急报!!”
兵部尚书赵良辰狂奔入内,扑通跪下。
“启禀陛下!江南沿海飓风肆虐,济水泛滥成灾,沿江两地均成汪洋!我军困在翁莱进退不得!还有!”赵良辰几近哽咽。
“南下的三十艘海船恰巧就在海上,生死不明!”
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帝后本在对弈,宋凤林手中的白子掉落,啪地落在棋盘上。
香炉中的熏香袅袅,殿外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殿内的气压却似凛冬的北疆,冰冷森然。
刘湛捏着扶手的手握得泛白,漆黑的瞳孔里也同样酝酿着飓风。
“传旨吕郡守,全力救灾,以民为本。”刘湛声音沉黯,如芒刺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抑。
“臣遵旨!”赵良辰领旨立即下去安排。
十五万士兵南渡在翁莱,十万士兵乘海船在海上,还有受灾的百万百姓,这场飓风或会造成大汉建国以来最惨痛的打击。
汉元五年,六月十八日。
江南天降暴雨,飓风怒鸣,大浪滔天。
南渡大军,百万黎民,生死不明。
薛敬文心中沉痛,久久方写下这几个字。
皇宫也彷佛笼罩了一片阴云,宫人步履匆匆,行事更加的谨小慎微,生怕发出半点声音。
“撤下吧。”陈公公低声安排。
晚膳已经摆了有大半个时辰,帝后都是一筷子没动,陈公公本想劝两位主子多少吃一些,但话到嘴边又没勇气开口。
江南受灾,百姓受苦,南军二十五万将士生死不明,试问哪里还有心情用膳。
晚膳撤下去了,偏殿重回寂静。
刘湛立在窗前遥望星空,夜幕里是璀璨银河。
那边宋凤林手里握著书,看着刘湛的方向,手中的书一直没有翻页。
直至今日刘湛才深刻体会到,何为忧国忧民。
也深刻体会到了,在大自然的怒火面前,人类有多么的渺小和无助。
如果来犯的是敌人,他可以亲自率兵去打,在天灾面前,他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哪怕他是缔造这个帝国的天子。
“我们在沧州的小院,有水路四通八达,大水来了应该也退得快。”宋凤林垂眸淡淡的说。
“水乡人家的小孩水性极好,四五岁的年纪便能水下闭气。”
去年六月的烟雨江南,那三层的阁楼,那悠悠的城中水路,那些调皮的孩童。
“夫君,待风灾一过,我们再去沧州看看,看看你钓的那一池小鱼有没趁机逃跑。”
刘湛回头,视线对上宋凤林那双眸光清冽的凤眼。
“定是要去的。”他答。
“天佑大汉,定会平安。”宋凤林低喃。
屏风背后的薛敬文悄悄抹了眼泪,手中的笔顿了许久方如实记下帝后的对话。
江南大灾,天子日夜忧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