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页
郗鉴听了歌,除了觉得歌里把渤海公吹得太过之外,还起了能不能出钱将这位绝色美人收入家宅的心思。
“那不可得,”崔悦摇头,“这里的姑娘的都向着北方的高官富商们,对入南朝毫无兴趣。”
郗鉴心情甚是复杂,想到他们这些世家大族也有被嫌弃的一日,便感觉这世道变得陌生又混乱,正想说算了,便听到一阵喧哗。
抬起头,就看到几名南朝来的士子正上台对着那位樱桃姑娘说什么话,惹怒了周围的观众,正被围殴中。
他考虑了一下敌我差距,又问崔悦,在知道这种事很常见,以及不会出人命后,便当作没看到,和崔兄一起离开,去品尝那个王悦公子在信中曾写诗盛赞为“千层雪”的糕点。
……
和南朝的不同,凉州过来的队伍,在路上便损失了一大半,五百人中,只有两百多人成功到达蓟城,他们还在路上遇到了滞留在关中的北宫纯将军,这位在立下两次守住洛阳的大功却被排挤走的将领在洛阳失陷后,准备回到凉州,结果因为兵马粮草不济,竟沦落到在关中当一山匪。
这次要不是北宫纯将军相助,说不得边洛阳他们都到不了。
可就算如此,过了洛阳,入了陈留之后,他们这些凉州人才真真感觉到了什么叫天壤之别。
尤其是陈留郡里,看到路匪稀少,道路平稳,田地皆被耕作,他们就觉得是太平盛景、文景之治了,结果到了冀州,看到那里车马繁茂,到处村落都有牛羊后,觉得他们的日子富庶得不可思议——这里的人们,居然人人都能吃到面食,如果掺上豆子一起煮,没有农活的妻女们,也能吃到干的食物。
而到了蓟城,他们都生出了一种似在梦中的荒谬之感。
无论是几个一起包车去工坊的工女,还是晚上会亮起的玻璃灯,又或者那甚至比湖面还平坦的黑石路,都完全超过了他们认知的范围,惊得他们跟本说不说出话来。
甚至于,他们都生起一种,渤海公怎么还有时间修法,为什么不剿灭匈奴、收复凉州的委屈之意——虽然很多人都在猜测他们凉州张氏是想割据一方,但天可怜见,凉州北方是反复叛乱的秃发鲜卑、南边是远迁而来,战力不弱的土谷浑部落,西边的是西域小国,东边又是混乱杂居的胡人,光是护住州里的稳定,张氏就已竭尽全力了。
尤其是如今稳定凉州十年之久的张轨病故,二公子威望不足,局面眼看就要无法收拾。
再者河西走廊本是牧区,耕作之地极少,在这里割据迟早都会被中原收复,割了又有什么意义?
于是来到蓟城的头一天晚上,他们就聚头提议,这次修法,第一条便是要让渤海公最好尽快出兵,踏平匈奴,收拢杂胡,早日让四海归一。
“但是,这和修法有什么关系?”有人困惑地问。
这是个问题。
张氏使者沉吟许久,终于写出他们第一个条陈:“秦王一统,汉武开疆,天下以合为基,国不可分,土不可割,今凉州张氏,假托贤名,修法议国,以国土尽全为本,求请君上收复雍凉,还九州清明,长治久安。”
第241章 北方见闻
凉州使者的想法虽然好,但一时半会交不上去,因为修法的时间还没到,但一个更可怕的现实压在他们面前——他们快没钱了。
这个问题很严重,他们一路上的花费,都没有这几日在蓟城用得多。
无论是吃食、住宿、购物还是出行,这个地方几乎无一处不花钱。
更关键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手,想买些好物回凉州,这里有一种叫羊脂膏的东西,听说是从羊毛上弄了来的,对干燥皮肤产生的龟裂有奇效,更不必说糖、茶这些好物了,要知道,这些东西在凉州,那是都是世家大户的嫡系才能用的奇物,但是在这里,居然多到用车来拉!!!
价格更是低到发指,几乎每个士卒,多花一点钱就能买到。
这里哪里还能克制的住,来蓟城三天不到,几乎所有士卒便被掏得干净,丝毫不剩。
加上他们人数超过两百,每天光是住宿的耗费就极高,没奈何,为了能待到大会开始那天,他们从城里的中等旅舍中搬出来,到城外租了一处很是偏僻宅院。
只是从有热水、暖榻、凉席、热闹的茶馆的旅舍中骤然到一处需要十几个人挤一间的大铺,其中的落差实在是大到让人煎熬怨念。
但好在,他们很快发现,他们从西凉带来的大马和他们这些威武汉子,在蓟城是很受欢迎的!
……
“这是今天的马费!”蓟城外的村头,年老的村里拿了一枚银币,“零钱不用找了,你们帮着搬下来就行!”
“肯定肯定!”凉州大汉满意地吆喝着身后的几个汉子,“听到没,快点!”
于是几个汉子合力,把车上的几十桶从城中拉来的肥料挑到肥池之中,一点不嫌弃脏污。
弄完之后,村长让人给他们打水洗脸洗手,又舀了温水,让他们喝爽。
喝完之后,一名凉州小卒忍不住问道:“老丈,你们这地里怎么不种粟麦,全种的些叶菜啊?”
一提这事,那村长顿时露出了微笑,不由得满意道:“我村靠河,这边的地,都是上田,能种得菜蔬,这些瓜果韭葵摘下后,送入城中,还是新鲜,卖得价远胜粟米,不止是我村,在蓟城周围二十里,能种菜的,绝不会种麦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