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页
“行啊,到时候叫我。”徐静蕾答应道。
“别急着走啊,这是剧本,你先在这儿看着,等我吃完饭咱俩研究研究。”林晓玲把剧本塞给徐静蕾,朝着食堂走去。
徐静蕾刚从食堂里出来,人挺多,她不想再进去,就坐在路边的草地上,翻看着剧本。
作为表演系的学生,看剧本是家常便饭,她原以为是部短片,没想到非常的正规,上面还有各种批注,一看就是学校老师的点评。
这是林晓玲刚从郑洞添哪里拿过来的,批注都是郑洞添所写。
看着看着,徐静蕾觉得这个剧本和她以前看的本子不大一样,很实在,生活化,不浮夸。
她以前学画画,经常骑着车子在京城里跑,要走很远的路,虽然没有在外租房子住,可和她一起学画画的学生里有这种经历。
整个剧情很简单,就是老太太和女孩子的对手戏,非常纯净,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感情戏,她喜欢这种纯净的感觉。
我能演好么?徐静蕾在心里问自己。
反正只是一部毕业影片,大家都是学生,不会像在外边会被导演骂,干嘛不试试呢。
她给自己找着理由,和这两年在表演系的生活一样,她对自己的表演没什么自信。
每次要上表演课都要努力的说服自己,在表演的时候也是躲在后面,能拖就拖。
“怎么样?我觉得还行,可被郑教授狠批了一顿,要我修改。”林晓玲走过来,郁闷道。
“这是郑教授的批注?”徐静蕾惊讶道。
郑洞添在电影学院颇具声望,培养了不少青年导演,他的思想比较开放,作为一名老师,他不会有所偏向,既支持第五代导演,也支持第六代导演。
他甚至认为电影学院应该研究娱乐片,要把娱乐电影拍的更有艺术性。
徐静蕾听说林晓玲是郑洞添的得意弟子,现在看来的确如此。
“是啊,你有什么想法?咱们聊聊。”林晓玲在一旁的草地上坐下,询问道。
“这个角色是个外地女孩,我是京城人,怕不合适吧?”徐静蕾担心道。
“你们表演系不是要求演什么像什么么?就是个角色转换,没什么难的,对你来说应该很轻松啊。”林晓玲理所当然地说道。
晓玲同学是第一次拍剧情片,以往拍的都是纪录片,纪录片不需要演员的表演,只要把发生的故事忠实的记录下来就行了。
再说了,她接触到的都是姜文和葛优这种表演接近满级的演员,次一点的也都很有表演天赋,所以觉得角色转换没什么难的。
一个好的演员的确是演什么像什么,可拿这个标准要求电影学院的学生就有点超标了。
那是你不知道我在班里的情况。
徐静蕾颇为无奈,不过她也有点倔脾气,既然林晓玲觉得她能行,那就试试看呗。
看这部影片的拍摄计划要两年的时间,每个季度都需要拍摄,给她留下很多准备的时间,倒是适合她目前的状态。
这么想着,她就不提能不能演好的话题了,而是和林晓玲讨论起剧本来。
徐静蕾学过画画,对剧本中女孩子角色的设定能给出意见,喜欢画画的女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小习惯,房间里会怎么布置。
学画画的女孩房间的墙上不可能空荡荡的,一定会有名画的印刷品和自己得意的涂鸦。
她还根据自己的性格调整剧本中的对话,使其更符合人物的设定。
就这样,《我们俩》的剧本逐渐的丰富和完善起来。
两个女生坐在学校的草地上,互相讨论着,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散落在秋日的阳光里。
第二百七十八章 满月酒
9月24日,徐静蕾被林晓玲拉到了友谊宾馆,来参加她小侄女的满月酒。
经过半个月的相处,她发现林晓玲性格活泼,对人很热心,没什么心机,是那种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人,这算是京城女孩的共同点。
相对来说,她自己就有点小封闭,不怎么放得开,没什么知心的朋友。
来到友谊宾馆,徐静蕾发觉她其实并不了解林晓玲的家庭情况。
她原本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亲戚朋友参加的饭局,没想到在这儿看到了众多演艺圈的前辈们,她跟在林晓玲身后,和这些人打着招呼。
姜文、葛优、陈道明,张国立、刘晓庆、徐帆、陈小艺、刘蓓……
这儿是金牛奖的颁奖典礼么?
“晓玲怎么才来,还等着你这做姑姑的给孩子送福气呢。”葛优询问道。
“我从学校坐公交车来的,等了半天车呢。”林晓玲解释道。
“礼拜天也在学校啊,平时可没见你这么用功。”葛优取笑道。
“尤哥,我要拍自己的电影了,当然要用功了,正在改剧本呢。”林晓玲得意道。
“晓玲都要拍电影了,我才拍了一部片子,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得了。”姜文感慨道。
“我拍的是毕业影片,投资很少,哪能和姜哥你比啊,你那片子票房都过二千万了,快赶上好莱坞大片了,我们学校的老师都说你拍得好呢。”林晓玲称赞道。
“你这孩子,说什么大实话。”姜文玩笑道。
《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还不到一个月,票房就过了两千万,观众的观影热情不减,让大家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