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还有就是把林子轩介绍给这些人,向这些人展现自己在京城华国电视台的关系。
能够和华国电视台内部拉上关系,自然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这是华国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制片小林,也是《渴望》的策划,这次过来和花城电视台合拍一部剧。”陈常乐如此介绍道。
他这样介绍是拉高林子轩的身价,也显示自己的不凡。
至于华国电视台和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是两家单位这种细节就没必要说了,懂得人自然懂,不懂得人也不需要解释。
林子轩没有说破,跟着陈常乐和这些人打着招呼,收获了一叠名片。
这里有影视公司的经理,也有音乐公司的主管,还有来自香港的老板,那些女人有演员也有歌手,还有电视台的主持人。
这就是花城娱乐行业的生态圈。
或许是看林子轩太过年轻,他们有点疑惑,不过看到陈常乐这么看重林子轩,不由得猜疑起来,这个年轻人会不会是京城谁家的子弟。
林子轩淡然的面对这些目光,他不太适应这种场合,主要是语言问题。
华国的地域文化差异很大,花城和香港都说粤语。
如果是在京城,交流自然是用普通话,但这里是花城,他们不可能为了林子轩在交流的时候改说普通话,林子轩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
这就是地域文化的圈子,想要融入进去并不容易。
陈常乐会不时照顾林子轩,把大家谈论的话题告诉林子轩。
他没忘记给林子轩介绍香港的投资人,这人叫周达明,四十多岁,面相上看起来有点傲气,名片上写着达明影视公司的总经理。
在花城,董事长和经理不值钱,只要开公司,都能给自己安置一个名头。
有个段子说的就是这件事,说是从花城的楼上扔下来一块砖头,砸死十个人,有九个是经理,还有一个是经理助理。
林子轩和周达明聊了聊,大概明白了这人的身份。
这个时代正是香港娱乐行业大爆发的时期,电影票房屡创新高,单部电影的票房突破了四千万,可以说是一个黄金时代。
香港娱乐圈真正的大老板不在乎内地的市场,当然也是因为香港的电影进入不了内地市场,所以他们主攻的是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来花城投资的香港人大多是在香港娱乐圈不得志的边缘人物,想到内地投机捞钱。
他们在香港有一定的人脉,能够介绍香港的演员来大陆,也可以投资花城的影视剧。
说到底只是个中间人的角色,实力并不雄厚。
这种人在京城就是顽主和混混之流,凭借着自身在京城的关系帮着外地人跑关系。
周达明嘴里说认识香港的那些明星和大老板,这无疑是心虚的表现,真正有实力的人不需要借助别人来彰显自己。
这时候的花城因为对外开放,香港和台湾的人涌了进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李虹想找的是有实力的投资人,不是这种会随时跑路的中间商,林子轩表面应付着,心里已经把这人剔除掉了。
周达明原本对林子轩不怎么在意,听陈常乐说起林子轩剧本写得好,不由得来了兴致。
“林小弟,我在香港有关系,你要是有好本子拿给我看,我帮你介绍给大导演,那些导演和我都很熟,拍成电影大家一起赚,现在电影市场那么火爆,什么片子都会赚。”周达明傲气道。
他也是一时兴起才这么说,毕竟大陆的电影和香港的电影类型完全不同。
在他的印象中,大陆的电影都是那种严肃的片子,沉闷无比,不过这么说说又不费事,既给了陈常乐面子,又显得自己很豪爽。
如果林子轩真写了剧本,看着不错的话就卖出去,不行的话直接扔掉好了。
林子轩同样没有把这话当真,一个中间人能有多大能量,就算香港的电影处在爆发期,也不是拿着剧本就能拉投资的,还是要有人赏识才行。
“那真要谢谢周生了,以后有机会合作。”林子轩敷衍道。
晚上九点钟,林子轩和陈常乐离开夜总会,返回招待所。
这一次并非一无所获,至少了解到了花城影视行业的现状,这个行业的确在蓬勃发展,只是较为混乱无序,不如京城那么规矩。
第五十八章 花都生活
第二天,林子轩进入了工作状态。
《外来妹》的制片人是陈常乐,林子轩是联合制片人,两人以陈常乐为主,林子轩有提出建议的权利,他们互相合作,也互相监督。
制片人的工作通俗的讲就是“挑本子、找款子、组班子、卖片子”,也可以说是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最高管理者。
这是艺术中心和花城电视台的第一次合作,双方都不想搞砸。
如果这次合作愉快,会给下一次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刚刚开始就遇到了问题,剧组里演员对台词的时候从京城来的演员遇到了难题,她们听不懂粤语。
特别是和来自香港的男演员对戏,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这位来自香港的演员叫做汤震宗,外形俊朗,在香港算是二线明星,一直都是演配角,没有大红大紫过,这才来到花城发展,也是最早一批来大陆发展的香港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