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页
小女孩天真的道,那这世界上真的有血族吗?
她的父亲抱起小女孩,笑呵呵道,即便曾经有,现在也消失了。
故事也许是经过美化的,也不那么真实纯粹,但却是人们愿意相信的。
第275章 仙凡篇
上一世成功覆灭了一个种族后,锦荣就离开了那座岛,回归了普通人的世界,原身虽没什么亲人朋友,但基本的身份关系还在,该吃吃该喝喝,旅行游玩两不误。
吸血鬼猎人协会也有找过她的踪迹,可论在人类社会生存的本事,便是再精明的老狐狸也比不过她。
平静悠闲的生活过得再舒服不过了,也不会再冒出什么奇奇怪怪的生物来打扰她的生活。偶尔也有听说过公西零和古源的事。
相比起待在岛上的古源,公西零有名多了,随着血族的覆灭,吸血鬼猎人协会也渐渐在世人面前公布了出来,其中,公西零据说被称为,最后一个优秀的吸血鬼猎人。
而锦荣则顺应着身体自然寿命的老去,接受又一次的穿越。
再次穿越显然是个古代世界,但令锦荣意外的是这个世界有灵气,而且是很纯正的灵气,也就意味着可以修炼,甚至存在着真正的神仙。
锦荣这回是投胎转世,以新生儿的身份出现在这世上,在发现这一点后,锦荣不免松了口气。有正统神仙体系的世界,天道有灵,连世界法则也强烈些。
比如她曾经穿过的一回,占了个死人身份,不过是个修真小世界,但最后天道发现她非此界存在,还不是催着她飞升走人了。
而转世投胎就相当于获得天道认可,成为此界的一居民。但在寻常的世界,就没这些顾忌了。
说到底,锦荣还没那本事和天道杠,她修为最高时不过是司命天君,是实打实的九天玄仙,足以自保后,也就没怎么再认真修炼过了。
当然她也没那想法,就她本人而言,也唯有危境时能潜心修炼,更多的时候偏爱逍遥自在。
虽如此,锦荣对天道也有敬畏之心。
天道不仁,视万物为刍狗,不过是一视同仁,淡薄无情罢了。
即便获得了此界天道的承认,锦荣也没有急于修炼,反倒是选择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想着,锦荣也顺从了自己的婴儿本能,进入了梦乡。
她不知道的是,空气中所蕴含的微弱灵气都自发地向竹编的摇篮里的女婴身上流去。
哪怕是醒来后察觉到,体内的灵脉凝实了许多。
锦荣也不过是一句也许天赋异禀灵气浓郁之类的安慰了自己,她也乐意自己资质好身体健康。
就这样匆匆过了五年,锦荣的母亲,是个秀丽如水的女子,名叫唐镜如,从落户到这穷乡僻壤的村落里,独自一人抚养锦荣长大。
没错,锦荣睁开眼来就没见到名为父亲的人物,才初来这莲台村时,就有人见她孤儿寡母,相问情况来处,唐镜如只道突遭家变,与夫君失散,流落此地。
好在莲台村虽清贫,却民风还算淳朴,唐镜如手中又有些余财,便在村里置办了屋舍和田地。
这些年,也不是没有长舌的人,唐镜如容貌不凡,也未说贞节守寡,不少有人上门提亲,却都被她拒绝了,也有些三姑六婆嚼舌根,私下说唐娘子怕是弃妇逃妾之流。
锦荣虽未长大,却也有的是法子,让那些人遭祸倒霉。
在听说那个收了钱吹得花天乱坠的媒婆和提亲的卖货郎摔到了山沟了,虽未死却也落了个重伤,狠狠吃了一亏。
幕后黑手时年五岁的锦荣心里还没乐呵呢,她娘唐镜如就第一反应看向了她,好像知道是她做的了。
锦荣内心郁闷,难道是许久没玩这些计谋了,浅显得连她娘一眼就看出来了。
唐镜如最后也没多问,除了对锦荣多说了几句与人为善,不得任性妄为之外,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那些纷扰。
先是将自己的刺绣手艺教授与了村里的妇人姑娘,后又以律法和村中里正谈了一番。
此朝律法严明,细致入微,且对孤儿女户多有维护一二。里正也越发觉得唐娘子不是普通人家出身的,怕是有大来头,更是好生整治了一番流言,其他人得了唐娘子的好,也更是愿意相护。
无论哪个朝代,技艺都不是那么容易学到的,就是这一手刺绣的手艺,也是要在州县的大绣庄才能学到。
唐娘子的这手绣艺绝对称得上出众,单是靠每月的三四幅绣品,托里正家的大郎运货时送到镇上的铺子寄卖,就足够养活她和锦荣母女生活,甚至有余钱给锦荣买读书用的笔墨纸砚,让人眼馋不已,有富户公子上门提亲也不奇怪。
如今她将这手艺无偿教给村里的人,怎能不教人欢喜。
其实唐镜如早有此意,只是当初刚来,还未熟稔,也好轻易教授,如今,再传出去,只会更得人心。
她也不担心村里的妇人姑娘学了,就饿死了她这位师傅,刺绣一道岂是那么容易精通的,单是她也是因为喜欢,加之被老师称赞的天赋,自幼年起就学了多年。
不过仅是些皮毛,也足够为家里添些进项了。
有学刺绣的人家,也开始养蚕织布,勤勤恳恳的厚道人家还是多。
至于锦荣在旁观了这过程的始末以及后续发展,对她这位娘亲也有了新的认识,可绝非什么弱女子。
但锦荣还是很疑惑,为何娘亲一眼就认定是她下的黑手,她看起来就那么会做坏事吗?锦荣自认她这模样还是很好哄人的。
想了几天后,锦荣也就不想了,娘亲不愿说,她也不多问,就像她亲生父亲的事。
唐镜如虽未说过,但她却是一心要等着那位失散的夫君的,想来内情复杂,锦荣到底不是正常年龄的五岁孩童。
不说当司命天君的时候,光是穿越轮回那些年,她就见多了,什么恩怨情仇,阴差阳错,等等。
无论是那样都好,反正,她还是护得住自家娘亲的。
唐镜如显然没有女儿这么自信,虽掩饰得很好,但锦荣这活了多少年的人,察言观色的水平也不差,看得出她笑颜下的清愁。
她却从不与女儿说起,好似一心抚养锦荣,连读书也不曾落下。
此朝也未出现过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化作的愚论,在繁荣景盛的州城乃至京都也有女学,但平民人家单是供养男孩读书求学已是够艰难了,更遑论女儿。
而唐镜如通读诗书这一点也证明了她出身富贵人家,不仅如此,她也坚持让女儿读书,在这样的偏僻村落也是少见。
笔墨纸砚的花费更是眼睛眨也不眨,更是用丰厚的束脩为锦荣弄到了一个学堂上学的名额。
虽然这学才上了几天,就回来了,唐镜如也不生气,在问过是教书秀才无学可教后,也就同意了锦荣在家中读书,平日寄卖绣品时没少去书铺买书,这些花费比起笔墨纸砚来只多不少。
便有和唐镜如交好的林大娘上门拉家常聊天时劝说了一两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