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页
付长生他爸之前准备好的十张十亿的支票没送出去,转头就跟自家儿子商量好,按月给方小囡囡的账户打钱,以三十年为期,一个月五千万。
方老太太看着ATM机上显示的一串“0”,只觉得头晕目眩,心跳加速,差点诱发高血压。主要是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她倒是没有觉得付家给的太多了,想着还回去什么的,那天她可是在场的,长生他爸怀里揣的可是一百亿呢!贫穷真的限制了她的想象……
方立安有钱后,暴发户嘴脸尽显无疑,一到周末便带着方老太太逛逛逛、买买买。
衣服箱包、金银首饰,但凡方老太太看了超过两眼以上的,全部下单刷卡,拎回去,一副霸道总裁包养小情儿的姿态,把两个生活助理看的眼角嘴角直抽抽。
方老太太则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五毛一块讨价还价声中挣脱出来,过上了贵夫人般的米虫生活。
当然,有钱不代表一切,更不代表方立安从此以后就不需要努力只需混吃等死了。
有钱的意义在于生活条件好了,不用操心家里的钱够不够用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追求其他用金钱无法得到的事物上了。
方立安每年参加三到五次国际小提琴比赛,不过因为年龄太小,大多都是少年组的比赛,年龄限定在十六周岁以下的那种。次次夺冠,从未失手。
三四年下来,光是奖金就攒了一百大几十万。虽然一百大几十万在每月五千万的“工资”衬托下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但方老太太却因此而感到满足。
每次跟着方小囡囡世界各地到处跑,连晕机的症状都克服了,嗨的不得了,整个人显得越来越年轻。
这里面当然有方立安悄悄给她补身子的缘故。老太太因为中年丧偶,一度伤了心肺,身子亏空的厉害,若是由它发展,放任不管,必会有碍寿命。
方立安无论如何也不会坐视不理的,今天食补,明天药补,后天体补,各种方式花样换着来,总算是把老太太早年的亏空补上了。往后只要没病没灾,轻轻巧巧活个一百来岁。
一转眼,四年已过,方立安十六岁了。
这一年的六月七、八、九,对很多高三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日子。
对方立安来说也同样如此。
为什么?
因为她也参加了高考。
方立安经历了几世的生活,自然知道高考对普通人来说有多重要,堪称命运的转折点。她虽然不是普通人,不需要在意这些,但方老太太不一样。
方老太太作为一个在红旗下土生土长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士,对高考和大学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情怀、憧憬与向往。
尽管孙女有很多钱,尽管孙女的钱多的几辈子都花不完,尽管孙女会拉小提琴,尽管孙女拉小提琴得了世界冠军,但,在她看来,那些都不是正道。
何为正道?
在方老太太看来,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走的道才是正道,大多数人认可的道才是正道。比如,孩子三岁起上幼儿园,七岁上小学,十二岁上初中,十五岁上高中,十八岁读大学。整个过程全部走完,拿到本科学历,才算完整,乃至完美。
方立安小时候没去上学,那是因为她的情况特殊,她的聪慧让方老太太不愿意送她去盲人学校浪费时间,可是她的眼疾让方老太太同样不愿意送她去普通小学“吃苦”。
那个时候,方老太太考虑的更多的是方立安未来的生存问题,考虑的是自己离开人世间之后,方立安能否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让孩子学琴,表面上是因为孩子感兴趣,最深层最现实的原因还是希望她能练好一门手艺,将来好混口饭吃,不至于饥一顿饱一顿,生活不能自理。
当年那种情况,不走“正道”也就算了。
可是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孩子不仅能“看见”了,孩子还有钱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能“看见”,你又有钱,不愁吃不愁穿的,你不去上学你想干什么?
你看看,跟你差不多年龄的孩子,有几个不在上学的?
你说小学、初中、高中老师教的那些,你都会了,不去上学也就算了。
大学,你好歹挑个专业好好读一个吧?
咱们有钱是不假,但咱们不能光有钱没有文凭吧?
文凭那是什么?
文凭它到哪里都是硬通货。
找工作找对象哪样不要看文凭?
所以,囡囡啊,你去读个大学吧,大学四年毕业之后,咱好歹也拿到了本科文凭,咱也是有学历的人了。
方老太太是这么跟方立安说的。
方立安什么反应?
方立安当然乐意至极。
读书对她来说简直是世上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一能满足老太太的心愿,让老太太开心;二能多学点知识,充实自己;三能重新回到学校,享受校园生活。
可谓一人读书,多人受益,真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所以方立安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之后,她让付长生帮自己找了个学校,挂了个学籍,只等全国统考那天去考试。
因为不想在填报专业的时候遭到限制,又在付长生的安排下参加了高考考生的各项体检,得到了身体各方面完全正常的体检报告。
如果别人问起她的眼睛,就说是自然恢复的,突然就能看见了,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