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方立安在典礼前一个星期就接了方大勇过来,将他一路“偷渡”至国师府。
清辰一副主人家的模样,好酒好菜地招待着他,弄得他心酸不已:他的亲亲闺女最终还是被国师大人抢走了。
好在贴心小棉袄时时刻刻关注着傻爹,不然方大勇这个憨厚老实的汉子就要被“面善心奸”的师父“欺负”到哭了。
方立安每天一拖二,带着傻爹和师父逛街、下馆子,从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让方大勇差点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继任大典前一天,他抱着国师府的柱子,说什么也不同意再出去浪了,让他们师徒两个好好熟悉下礼部送过来的礼仪章程,可千万别在大典当天闹出笑话。
总而言之,除了他们师徒两个当事人,其他看热闹的人都关注的不得了。
继任大典当天,全国各地不少百姓更是高兴地在大街小巷燃放烟花爆竹,以示欢庆。其热闹程度与受关注程度堪比历代皇帝的登基大典。
毕竟,在他们心中,国师大人是福泽天下百姓的国师,皇帝只是手握天下权势的皇帝。
所以,见到继任大典当天的盛况,周仁帝免不了再次气到肝疼。
然而,为了顾全大局,他也只能佯装喜悦,强迫自己露出欣慰的笑容。
第118章
继任大典安排在宁京城外的问天坛,那里很久以前是皇帝的行宫,但自从苍玄门的祖师爷担任齐国的国师后,便直接改造成了国师祭天做法的地方,同时也用于举行与国师相关的庆典仪式,比如眼前的国师继任典礼。
方立安身着天青色纯色礼服,腰系墨绿色羊脂玉带,脚踩墨色长靴,在众人的仰望中一步一步踏上最高的石阶。在那里,她的师父——上一任国师——清辰正用慈爱的目光等待着她的到来。
在下方的众人看来,两位国师大人明明穿着最普通不过的衣衫,却犹如天上的仙人般,熠熠发光,不似真人。
方立安稳步走到桌案前,屈膝跪在蒲团上,一拜天地,二拜先人,三拜恩师。
三叩首后,清辰为其束发、加冠,当着众人的面正身传礼、施加教导,最后在苍玄门传承宝册上,持笔写上她的名字和道号。之后,将传承宝册与师门印鉴交与她收好。
礼毕。
台阶下的一众看官被这师徒俩忽悠地只差五体投地了,连周仁帝都有那么一瞬间开始动摇,自己是不是不该对两位国师心怀怨怼。也许他们真的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从芸芸众生中选出来的传递天命之人?
方立安安排方大勇一路跟着阿喜,给他贴了张易容符。等继任大典结束,符纸失效,任谁也找不到之前被伍大管家毕恭毕敬照顾着的中年男人。
而方大勇在观礼的过程中,激动地直抹泪。谁能想到,他们老方家有朝一日能出个这么出息的人。他真是积了八辈子的德,才能成为国师大人父亲。
庆典之后,他跟着阿喜回到国师府,当晚便由方立安把他送回了全福镇。
出来的时间太久,家里面也是要担心的。
李屠户和李赵氏年纪大了,杀猪的活计早就不接了,如今家里只靠李宝花撑着猪肉铺,外加方大勇经常去山上打猎挣些外快。
再有就是方立安偶尔也会回去一趟,送些银子,钱财方面宽裕的很,生活很是富足。
家里这些年又陆陆续续添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算上方立安,方大勇已经是六个孩子的父亲了,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
这年头,人们讲究多子多福,方大勇这样的,谁见了不说他是有大福气的人。
从一个家无恒产、一穷二白的猎户到有家有室有儿有女有钱有粮的富户,整个人生发生了实质性的飞跃。
他家大闺女方立安在宁京城的大户人家做活,光是每个月的工钱和赏银就够一家十口人的嚼用了。
听说最近有个各方面条件都挺不错的小伙子看中了她,方大勇这不就急里忙慌地收拾包袱去宁京城给她相看去了?等这大闺女嫁了人,以后就是京城人士喽,谁曾想一个弃婴还能有这样的造化。
方大勇的大儿子李立正,五岁就被家里送去镇上的学堂读书了。自从他的大名在镇上传开以后,众人对沂源山猎户的看法褒贬不一。
有人觉得他数典忘祖,竟然把长子舍给了老丈人,如何能对得起老方家的列祖列宗。也有人觉得他做事宽厚,待家人极好,愿意让自家儿子给老丈人继承香火。待李屠户百年以后,有人为他打幡摔盆。
再说了,他也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只不过是让三个里头的其中一个跟着老丈人姓李而已,又不会断了自家的香火。
话题回到李立正身上,自从家里有了余钱,便决定好好培养他,让他在学堂跟着夫子读书写字。不求他读书成才,考取功名,只希望他不要跟他爹娘爷奶一样,一辈子做个大字不识的真眼瞎。知事明理即可。
当然,这也是方立安跟家里提出来的,不然一家子都是做力气活的,哪个能想起来送孩子去读书认字?
尤其是古人最是讲究子承父业,如果她不提,大弟八成就要继承李屠户的家业,做个杀猪匠了。
不是说杀猪匠不好,只是希望家里在有这个条件的情况下,好好培养他,帮他开拓眼界,让他日后能有更多的选择罢了。更何况,士农工商,世人最敬重的就是读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