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何去何从】
大唐艳情录(君临大唐) 作者:半日浮生闲
第九章【何去何从】
;大隋永靖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夏帝窦建德和康帝翟让联合出兵四十万攻打大隋东都洛阳,守卫东都的隋朝新封的右相王世充,而这个时候的东都只有兵马二十万,是叛军的一半。
以二十万的军队对付四十万的大军,巨大的悬差立即显露无遗,无论是什么方面,叛军方面都占尽了优势,这个时候隋军方面完全处于劣势,当然,也不能说完全,说完全那就绝对化了,隋军还是有一点优势的。
洛阳城成高墙厚,箭弩齐备,身为守军,这个时候其实还是占据着天大的优势的,只不过和敌人的数量相比,这点优势就变得不是十分的明显了。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守军还是处于劣势的。
洛阳是隋朝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目前还掌握在隋王朝手中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极度重要的城市之一,洛阳城周围的洛口仓、河阳仓、回洛仓、含嘉仓等粮仓乃是隋王朝的粮食储备所在。
隋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同秦朝一样,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王朝,真实的历史上隋朝存在的时间仅仅只有37年,与继承着隋朝正统的唐朝那长达三百年的国运相比,隋朝这点国运实在是太短了些。
隋朝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却是十分的精彩,从隋文帝杨坚那传奇式的被誉称为史上得国最容易的篡位建隋开始,整个隋朝得历史就开始了历史轨道上疯狂的运转。
不管是长安洛阳的修建还是江都大运河的修建,抑或是首开科举制,都显得十分的精彩绝伦,而在隋朝这短暂而又辉煌的三十几年历史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这些储量的粮仓。
隋王朝是历史上少有的富裕朝代,隋文帝辛苦了几十年,获得了一个开皇盛世的荣誉称号,在这个老家伙当政的时候做出了一个十分重要,影响后世历史发展的大事件。
那就是,隋朝开设粮仓,自隋朝,每到了农忙时节,这些地方高级官员就要在地方上转几圈,然后根据情况依次给农民发出收粮文件,强制性的收取赋税。
整个隋代都有一个屯粮的习惯,这并不说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便没有屯粮,而是隋朝的存粮确实是这个朝代的一大特色,据说历史上在隋朝灭亡了十几年之后存于隋朝的粮食还没有完全用完,隋朝储粮之多可见一般。
东都周边有如此众多的粮仓,如果这些粮仓被叛军得到的话,那么可以想像的在未来的几年之中叛军再也不需要为自己的两粮饷担心,有了这些粮仓的粮食.足够他们衣食无忧。
东都的地理位置同样十分的重要,地处中原之中,又称中州,自古以来便是华夏的首都,自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历朝历代在洛阳定都的不计其数.乃是有名的古都。
大隋皇朝有三大皇都,西都长安,东都洛阳,江都扬州,这三大皇都乃是先帝花费无数时间精力建造完成的,其中西都长安是在大隋开国皇帝隋文帝的时候由工部尚书宇文恺建造完成。
而东都洛阳城则是隋炀帝登基之后建造的,承建人依旧是当世建筑高手工部尚书宇文恺,至于江都扬州,这更加是贪图享受的隋炀帝建造出来的提供自己游玩赏阅的地方。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当年的繁华如今早已经远去,曾经的大隋皇朝三大皇都如今都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江都扬州现在由扬州总管尉迟胜镇守,他所面临的是来自南方杜伏威江淮军的有力攻击所带来的强大压力,孤军镇守扬州,四周都是敌人,扬州城的陷落已经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东都洛阳这个时候又面临着来自夏王窦建德和康王翟让联手的空前的军事压力,随时都有可能就会破城,东都一破,西都长安就完全的暴露在了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形势就更加的危险。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西都长安也不是什么安全的宝地,薛举建秦之后四下出兵,攻城略地,百战百胜,虽然目前薛举还没有攻打长安的迹象,但是这种情况要是一直这样持之下去的话,薛举攻打长安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十分可笑,曾经强大辉煌的大隋皇朝这个时候竟然真的风云四起,战火遍地,到处都是战乱,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可能独善其身,伴随着叛军的不断袭击,中央政权这个时候却是没有任何的办法。
隋炀帝的时候中央虽然无法彻底的号令地方,但是有时候凭借着隋炀帝的余威还是能够令地方臣服,天下虽然大乱,但是毕竟还没有到达烽烟漫天,没有一块安宁之地的惨境。
但是眼下,伴随着隋炀帝的死亡,中央的权威真的收到了各方面强有力的质疑,这个时候的中央政权除了名义上是整个大隋王朝的中枢,隋少帝杨楝这个时候只是在名义上占据着天下皇帝的称号,其他的,他什么也没有。
地方上真正臣服于隋朝中央政权的只有京畿长安周围的一些郡县,就连东都洛阳也是在王世充地掌握之中,并非在杨楝自己的手中。至于其他的地方,那更加是鞭长莫及,根本没有办法号令。
令不出长安,这是隋王朝当前遇到的最大难题,但是这个问题眼下的隋朝中央却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因为隋中央这个时候已经是根本没有资本号令地方,又怎么能够将希望寄托在地方上呢
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才能够得到地方上的支持,但是当中央政权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强有力的号召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中央政权就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地方上的那些豪强叛军在自己的国土上征战,而自己却只能可悲的站在一边观战,却毫无能力阻挡这种事情的出现。
斜阳夕照,这个时候的大隋皇朝已经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除了在大义上还占据着一块地方之外,这个曾经强大的中央大帝国已经完全瘫痪,等待着有一天,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替代自己。
杨楝疲惫不堪的软倒在龙床上,这个时候的大隋永靖皇帝已经完全失去了最初篡位的时候那种兴奋快乐的心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果然十分的有道理,以前杨连还只是监国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的复杂。
那个时候的杨楝只是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高高的端坐在皇位之上,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什么事情都交给朝中的臣子,自己只顾着每天呆在胭脂堆里鬼混,后宫佳丽三千,隋炀帝天天沉浸在其中。
这种看似简单腐败的生活却让隋朝艰难的再度运转了一年,可是当杨楝这个充满着理想抱负的年轻人杀死自己那个看似昏庸无能的父亲,走上皇位的时候,他知道错了。
他终于知道当一个皇帝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铺天盖地而来的政务就连他这个皇帝都忍不住想要逃避,并不是说杨楝自己讨厌政务,不想处理朝政,相反,杨楝是一个很有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年轻人,在他的心中,是想要重现文帝年间的那种盛况的。
只是现实的无奈让这个年轻人即便有着远大广阔的理想也没有用武之地,自己身为一国之皇帝,可是这个皇帝的命令竟然不能传达到长安以外的城市,这是怎样一种悲哀
杨楝想要的国家并不是这样的,他想要四海升平,他想要八方来朝,他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度,然而这一些都是要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的,这个时候的杨楝缺少的,恰恰就是强大的实力。
乱世之中什么是实力军队
盛世之时朝中掌权的那些高官是真正的拥有着巨大实力的群体,但是现在这个天下已经乱了,现在是乱世,乱世之中最为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军队,只有一支强有力的铁血军队才是在乱世之中生存的根本。
年轻的扬楝当初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在突厥犯边的时候手中本就没有多少军队的杨楝更是在萧策的怂恿下慷慨的将手中仅有的那点可怜的兵力给全部交付了出去,交给了萧策这个隐藏在山梁面孔下的邪恶帝皇。
当乱世悲歌真正唱响的时候杨楝才知道自己当初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精力来管这些了,这个时候的天下到处烽火,处处狼烟,那些掌握这地方实权的豪强这个时候根本就不理会中央朝廷,各自征战。
而那些叛军,就更加不用多说了,连攻打东都这样的事情他们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所做不出的可悲的是尽管这样,隋朝中央仍然没有办法将这些事情解决,因为中央手中没有军队。
是的,这个时候的隋朝中央手中真的没有什么多余的军队,唯一的一支直接听令于中央,曾经掌握在中央手中的精锐军队中央禁军这个时候也被萧策变相的占为己有,留在北疆。
可以说眼下的中央政权就是一个空壳子,任何人不管什么势力只要你有这个胆子,你都可以将中央占据,只不过截止到目前为止,因为天下的势力尚且还不明显,各方面还有待于发掘,所以暂时没有人愿意做这个出头鸟,率先占领长安而已。“皇上,太后娘娘来了。”
杨楝寝宫中,一个小太监走进来对疲惫的杨楝说道杨楝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十分的孝顺的,虽然为了这个屁股下面这个现在让他又爱又恨的皇位狠心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但是对于自己的母亲,杨楝还是表示十分的敬重。
杨楝振作起自己的精神,他必须以自己最昂扬的斗志去见自己的母亲,他不想自己的母亲为自己担心,尽管自己的状态现在差得要命,甚至于随时都有可能会倒下。
杨楝快步走到萧妩的身边,恭声道:“楝儿见过母后,母后吉祥。”
萧妩走到椅子上坐下之后开口问道:“楝儿,哀家听说你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特地做了些糕点,你尝尝。”
看见自己的母亲如此的关心自己,杨楝感动不已,他颤声道:“儿子谢过母后,这点小事,让母后挂心了。”
萧太后幽幽地道:“楝儿,眼下时局的艰难哀家也知道,这杨家天下在你父皇之时就已经摇摇欲坠,现在到你执政,多年的积弊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才有了现在艰难的处境,听哀家的话,有些事情强求不来,就适时地放手吧。”
杨楝心中一紧,母亲这话似乎话里有话啊,他试探性地说道:“母后的意思是”
萧太后叹道:“楝儿,哀家虽然是个妇道人家,可是有些事情哀家却还是知道的,眼下大隋烽火四起,天下割据之势已成,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挡,既然这样的话,那你不如看开一些,国家大事母后不懂,但你是哀家的儿子,哀家不想你为了国家大事而伤害到自己的身子。”
杨楝想了想,道:“母后放心,儿子明白的,只是现在叛军要攻打东都洛阳,洛阳乃是东都,洛阳如果丢失,那么必定天下震动,可是儿子手中又没有足够的兵马去防卫洛阳,哀”萧太后道:“皇上不必忧心,母后向你举荐一个人,不敢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帮助你的。”
“哦”
杨楝轻轻的哦了一声,好奇地道:“不知道母后说的是谁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奇人,孩儿愿拜他为相国,让他统筹我朝的军政要务。”
萧太后点头道:“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你的表哥,禁军总管萧策。”
“啊,是他”
杨楝脑中精光一闪,关于萧策的影像全部展现出来,他疑惑地道:“只是母后,萧大人这个时候正在北疆收复失地,他又怎么能够回到长安呢”
萧太后笑道:“你表哥早就悄悄回到长安了,他知道你有麻烦,这个时候是特意赶回来帮助你的。”
杨楝激动地道:“哈哈,只要表哥肯帮助我,我愿意封他为齐王,与朕共治天下。”
【】
第九章【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