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第一四二章更大的布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飓风”行动实际战果如下:
    击毙日军五万二千一百三十余人,其中毙敌中将师团长两名,少将旅团长五名,大佐军官十三名,中佐少佐合计九十七名;
    俘虏日军一千零一十七人,包括中佐二名,少佐三名;
    摧毁缴获各类火炮六十四门;
    击沉敌军舰和运输舰各一艘,击伤其余舰船九艘;
    中国空军还击毁日击伤军飞机一百四十余架(含华南空军两次空战击落九架、击伤三架);
    缴获各类完好枪支二万六千三百一十支(挺),掷弹筒一百七十八个;
    缴获马匹二千三百二十余匹,其余各类军需物资一批。
    十二集团军的损失为:
    地面部队阵亡六千三百七十七人,重伤三千零六十四人,轻伤六千四百一十人,被毁坦克六辆,装甲车八辆,火炮七门,迫击炮三十一门,车辆二十六台。
    华南空军损失飞机一十四架,牺牲飞行员九名。
    另为配合“飓风”行动,航空委员会所属空军损失飞机十架、飞行人员十一名。
    如若不是日军第十军的全部战车和大部火炮还未上岸,携带的弹药也有限,这场歼灭战就不会如此顺利,十二集团军的伤亡人数肯定也要剧增。
    这也是日军骄纵跋扈而自酿苦酒,其自大的程度竟到了让人不可理解的地步,
    在发动如此大规模和意义重大的登陆行动前,日本海军主力航母“加贺号”竟离开了上海海域返回了佐世保基地进行例行维修,另一艘航母“龙骧号”则跑到了中国东南沿海去炫耀武力。而且在顺利登陆之后,负责掩护登陆的军舰竟有一半驶离了杭州湾海域向吴淞、本土或台湾返回,以至面对中国军队的立体突袭,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
    这次出征参加淞沪会战,十二集团军虽然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和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弹药,但由于打的都是歼灭战,所以缴获也是相当可观,除了在左翼战线给十五集团军留下了几门七五野炮和战防炮以及五百匹马之外,尚余完好步枪三万多支和轻重机枪二千四百多挺、各类火炮四十多门、战车四辆、骡马三千多匹和大批其他的军需物资。
    另外不在以上缴获统计中的受损各类枪炮和也有很大的数量,并都被全部收了回来以待修复。
    包括从日军身上剥下来的那些装具在内,以上这些缴获如果都折算成钱的话,至少也有好几百万法币或银元。
    于是谢昌云与陈济棠以及各军长商量了以后,便决定把这些缴获变卖后的钱用来建立一个抚恤基金,交给南华公司运作增值,以便在国民政府按规定发给的基础上,给阵亡和伤残官兵至少再增加百分之五十的抚恤金。
    这个消息一传出之后,立刻在十二集团军官兵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只管打仗,身后不愁!”便成为了以后十二集团军极其衍生部队每次临战前最常用的口头禅。
    战后的第三天上午,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与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军委会总参谋长程潜、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等一起,乘坐两架飞机抵达嘉兴机场,在机场受到了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谢昌云、华南空军司令黄光锐等的热情迎接,接着便驱车赶往二十多公里外的十二集团军前敌指挥部,并在途中视察慰问了六十五军和独立第三师的部队。
    令人意外的是何欣怡竟然也跟随宋美龄一起来了。
    自从在昆山分别之后,何欣怡就在没得到谢昌云的半点消息,直到二十五日早上,才从广播里知道了谢昌云居然换了个地方又打了一个更大的胜仗,为此她也收到了陈诚等左翼军将领和同行的众多祝贺。
    现在不少新闻机构都在酝酿采访谢昌云,这个头筹何欣怡决不能容忍被别人拔去。可是她和谢昌云又不便联系,又估计谢昌云打完了仗应该会去南京,于是就从昆山跑来宋美龄这里打探消息,不想恰巧听说了宋美龄要陪同蒋介石去慰问十二集团军,所以就央求第一夫人把她也带上。
    “姐姐采访弟弟还要通过别人帮忙?欣怡,也不知你是想采访还是想去见人?”宋美龄想着都好笑,便拿何欣怡很是打趣了一阵。
    不过宋美龄帮忙还真够彻底的,不但把何欣怡带了来,而且下了飞机之后,还直接招呼谢昌云坐到自己的车里,让本想和谢昌云同乘一车的白崇禧无奈的直摇脑袋。
    而谢昌云从何欣怡一下飞机开始,就不停的朝她身上打量,然后好不容易在上车之前找到了一个机会把何欣怡拉到了一边。
    “欣怡姐,你最近身体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我我的意思是你每个月的好事来过了没有?”
    听到谢昌云吭吭唧唧的说到最后,何欣怡终于明白他要问什么了,本想要逗他一下,可又觉得场合不对,于是左右看了一下便赶紧道:“就你想得多!放心吧,你离开昆山的第二天就来了。”
    谢昌云一听这才放了心,要不然他还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可看何欣怡的眼中好似闪过了一丝惆怅,谢昌云于是连忙讨好的表示一定会对她的采访提供全力配合。
    何欣怡心说,“你倒敢不配合试试看?”
    可是何欣怡对谢昌云的采访计划,却还是因为其中涉及许多军事机密而落空了,她只得按照谢昌云的指点和安排,到各部队和野战医院里对那些官兵做了三天的采访,并于数天之后写出了一篇感人至深、题为《不朽军魂》的长篇报导,其中众多中国军人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一直被人久久传颂,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抗战。
    下午,在十二集团军参战部队团级以上军官会议上,由冯玉祥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了对十二集团军、华南空军、航空委员会有关各部、杭州湾守备部队的嘉奖令,其中给第十二集团军颁发奖金一百万元,给华南空军颁发奖金十万元,并着各部将有功将士名单呈报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另加褒奖。
    接着,蒋介石又亲自宣布了军事委员会的特别铨叙令:授予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谢昌云陆军中将衔。
    会场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时许多人心里感慨的叹道:“二十一岁的实授中将呀!这么下去过不了几年就要当上将了!
    但实实在在的战功摆在这里,十二集团军近百名将校崇敬的目光放在那里,没有谁敢不服气。
    但是,胜利的欢乐是暂时的,大战的阴云很快又笼罩了过来。
    十月三十日,日本宣布由皇族朝香宫鸠彦王出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同时御前会议还决定向上海大举增兵,必须在年内彻底占领上海,并消灭集结在上海一带的中国军队,以摧垮中国抵抗的基本力量。
    为此日本内阁决定由预备役中再组建四个特设师团和三个独立旅团,并增招十五万新兵。
    日本军部计划以十至十一个师团、五个旅团、二百四十架陆军飞机、三艘航空母舰及一百五十架舰载机、七十余艘各类军舰、陆海军总数超过三十万人的空前军力,在上海与中国军队进行决战。
    同时,日军情报部门也彻底查清了几次给他们带来空前损失的那支中国军队,就是以广东为基地的第十二集团军。
    虽然日军把十二集团军列为了最危险的敌人,但是由于他们对中国人长期蔑视、并且过高估计自己优势的心态,也由于在淞沪南线被围的日军无一人逃脱,因而得不到战场的真实情况,使得日军再度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按日军估算,即便是十二集团军拥有十五至十八万人的兵力,就算是按一比二的伤亡比例,帝国军队前后损失了七万余人,那么十二集团军也应该所剩无几了,再度对帝国军队构成威胁至少要到一年之后。
    虽然这个估算得到了众口一致的认同,但是日本军部还是决定在上海战事结束之后,即刻对广东采取报复行动。
    在获知日本采取了继续扩大战争的立场之后,中国于十一月一日在蒋介石主持下召开了最高国防会议和军事委员会联席会议,商议决定下一步的战略。会上,主张坚守上海的一派和认为应该放弃上海的一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但是,由于精锐军队伤亡惨重、中央财政不堪重负,而且根本无法消除日军在空中和海上的巨大优势,所以,会议最终不得不做出了在适当时候放弃上海,组成新的防线以拱卫首都的决定。
    最高国防会议一结束,蒋介石就立刻召见了奉命刚赶到南京的谢昌云。
    在向谢昌云通报了最高国防会议弃守上海的决定之后,蒋介石接着问道:“昌云,你对淞沪和南京之间的防线部署有何建议?有没有可能在这一带再组织一场大的战役?”
    谢昌云听明白了,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是希望在上海失陷之后再创造一次胜利,以此来缓和民众的失望,这个想法也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
    可是,由于前世淞沪战场的整个进程都被自己打乱了,谢昌云现在也不敢完全把话说死,而且他在其他方面已有了考虑,于是如实说道:“委员长,在日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而且地面部队十分集中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寻找到有利的战机,只能是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来临时决定。”
    “这个,这个看来还是有一定希望的嘛!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连一向善于出奇制胜的谢昌云都拿不出好办法,蒋介石只好自我解嘲道。
    谢昌云本身也不想多说这个问题,所以仅仅解释了一下就转而道:“对于放弃上海后的军事部署,我认为单单考虑局部的防御还不够,应该与整个抗战的全局结合起来看,应该把眼光及时转移到日军占领南京之后,那才是一个重头戏。”
    “哦!”蒋介石的眼睛又亮了起来,“说下去,说下去!”
    谢昌云接下又道:“我中华近代以来所遭受的历次侵略有一个共同特点,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无一不是侵略者仅在沿海取得了胜利、或者是侵占了京城,而不用再深入内地就得到了想得到的结果。按这种延续的惯例,日本企图以速战速决来结束对华战争,对他们来说,最直接也是最又希望的手段就是首先摧毁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来逼迫中国政府臣服。所以,日军占领上海之后必然紧接着就会把矛头指向南京。但是如果把南京也占领了之后,中国还是不肯投降或者是不肯妥协呢?日本肯定会再向前推进一步到中国腹地,如果中国再不投降,那么日本短期消除摧毁中国抗日决心的战略就彻底终结了,以后就只有以实际占领和掠夺资源的方式来继续推行侵华战略。然而,面对我国辽阔的地域,战线一旦拉长,日军的兵力必然会分散,其资源缺乏、兵源有限的弱点也会明显暴露。而我们则可以在充分发挥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维持战争所需成本较低等优势与之抗衡,在防御中寻找主动,在相持中局部反击,令其首尾难顾,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就应该着手进行持久抗战的整个布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