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萧玉山心事重重,实在吃不下,眉宇都拢作“川”字。储栖云见他魂不守舍,不由凑到近处低声嘱咐:“好歹装个样子。”
萧玉山拿勺子拨弄馄饨,却不送入口中,心思烦乱时,嗓子眼儿都好似教棉絮堵住。他本以为,那漠北人是为携宝物进入晋安王旧宅,好将盗宝一案所布迷局圆过去。却不曾料想,那人竟敢放丿火来烧。
如若铁矿账簿当真藏于晋安王旧宅之中,只怕今晚都将付之一炬。由此,萧山矿场一案,便也彻底断了线索,铁矿外流亦成为悬案。至于藏在此案后头的门阀士族,将同账簿一道化作无人可知的秘密。
“怎会这样?”萧玉山喃喃自语,惊愕之余,隐隐有无力之感——明晓得虎狼屯于阶陛,利剑高悬于脖颈,却无计可施。
谁知这一句话偏生教端来咸菜的老妪听到,还以为萧玉山所言是与晋安王旧宅有关:“客官是说那头走水的宅子?”
“天干物燥,宅中无人,走水自不稀奇。”老妪说罢,忽而叹息,“客官可知晓,从前那宅子里头所住何人?”
萧玉山应道:“应是晋安王,想必将阳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由此,老妪打开话匣子,与萧玉山说起从前事来:“那晋安王是个好人,再怜老惜贫不过,有一日,我将一碗馄饨汤失手泼出去,正巧泼到晋安王官轿上,都不曾受半点刁难。”
“只可惜啊,好人难有好报,今年尚未立夏,就被新皇帝打发去了饶州。”
此言乍然入耳,萧玉山蓦地一惊,手下也没个轻重,一勺子戳破小馄饨。只听一声轻响,木勺重重磕在黑陶碗上,他才回过神,勉强稳住心性,应道:“晋安王忠贤之名在外,我也有所耳闻。”
“看你这个后生也是个读书人,说话文绉绉,真是讨喜。”说话之间,老妪又给萧玉山添了一勺馄饨,“我们买卖人也不懂那些大道理,只听旁人说过,这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萧玉山眉宇深锁,心结渐生,刹那之间忽生悔意——晋安王与矿场一案并无干系,是他生了私心,为削士族、掌矿脉,才将皇叔远调饶州。
老妪见萧玉山坐在那处兀自出神,还以为后生阅历尚浅,不解此理,便笑道:“这道理再浅显不过,你想想那大树枝叶,哪个不是顺风摇摆,若是逆风,必然折断。”
老妪健谈,又有口无心,说了许多不知轻重之言。此刻,但凡有些眼力见的,断不能任她说下去。
储栖云猝然打断老妪话头,笑吟吟一指别桌,将话岔开:“大娘,别桌都等不及了。”
储栖云说话之时,多是笑语吟吟,不论心中所思所想,明面上来看,十分温和可亲。老妪见着储栖云,也觉得讨喜,也给他添一勺馄饨,很是大方。
等到储栖云送走了她,才坐到萧玉山身边,压低嗓音道:“这老大娘有口无心,你别在意,也莫怪罪。”
“我岂是气量狭小之人?”萧玉山叹息一番,又道,“我连番叹息,是为远调晋安王之事,实在心有愧怍。”
“我的陛下,你可会写‘舍得’二字?”说话之间,储栖云拿指腹蘸了些许茶水,便在桌上写下那二字,“‘舍得’向来相辅相成,无‘舍’谈何‘得’?”
舍弃晋安王,不仅为重掌矿脉,更是斩断门阀士族勾结串联之路上,无法避开的一步棋。
如今看似太平盛世,可危机就蛰伏与鲜花着锦之下。门阀权势日益滔天,皇帝却好似无足轻重,不说铁矿外流这等重案,就连皇城之内兵卒调用都无从知晓。
正如储栖云所言,纵使心怀有愧,萧玉山也不得不远调晋安王,收回矿脉。“权势”二字最是无情,今日他若心慈手软,来日便有殒命之灾。
储栖云见萧玉山许久不曾回应,便不着痕迹地坐得更近些,在桌下的手悄然放在萧玉山手背。他掌心温热,暖融融地驱散了秋夜寒凉。
萧玉山翻转手腕,与他十指相扣,今日也不知怎的,竟感慨良多:“还好有你相伴左右。”
储栖云素来见不得氛围凝滞,忽而又生一计,有心要博萧玉山一笑:“你可曾听人说过,山中有愁虫一说?”
萧玉山委实不曾听过,好奇问道:“这又是什么奇闻轶事?”
储栖云明是在胡编乱造,偏又能将话说得一本正经:“古时候,深山里头有种异虫,只因叫声与‘愁’音相近,故而以此为名。这愁虫常年挂在树梢上,看见日出也喊‘愁’,看见日落也喊‘愁’,风吹雨打太阳晒,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实在是无一日不‘愁’。”
“这一年,某书生家道中落,逃入深山躲债,倚在树下休整之时,满耳听得‘愁啊愁啊’,定睛一瞧,发觉竟是只虫子在胡乱叫唤。”
“他捏了那只愁虫道,你在山中饱饮露水饱食树叶,还有何事可愁?倒是我流离失所,身似浮萍,谈得上愁上加愁。”
“谁知那愁虫竟已开蒙,能口出人言,自云心中本无愁,却为旁人愁,若是书生愿意,只要将所愁之事说与它听,便也让愁绪转嫁了来。书生大惊,又顿觉荒谬,哪有一只虫子为人转愁的?但转念一想,如此机会,不妨试上一试,便将家中诸多事情一一道来。”
“待到书生说完,已是日薄西山,谁知这苦水一倒完,愁绪顿散,心境豁然开朗。至于那只愁虫,则慢慢悠悠爬回树上去,满口叫道‘愁啊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