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然而他的话尚未说完,便被晋王打断了。
晋王咬牙切齿道:“正是因为她是女子,一个女子将我耍得团团转,我才更要将她置于死地。”
“她不死,我心难安。”
晋王固执地将未央视为心腹大患,晋王世子心中低叹,又素知自己父王的性格,他苦劝无用,只得道:“父王想要她死,此事倒也不难。”
“只是天下人皆知父王与未央不睦,若未央出了意外,世人第一个怀疑的,便是父王。”
“滑天下之大稽。”
晋王不屑道:“我被困在三清殿半步不得出,她在被北海被水贼劫了,也是我干的?”
听到水贼二字,晋王世子眸光轻闪,笑了一下,说道:“父王倒是提醒了我,未央的外祖父是镇南侯萧伯信,萧伯信肃清海域,是靠水而生的水贼们恨之入骨的人物。”
“而今萧伯信战死海上,水贼们一腔恨意无处释放,若是得知萧伯信的外孙女抵达北海,想来会很乐意招待一下这位故人之后。”
晋王一喜,道:“那你快去安排。”
虽说未央那张好皮囊死在水贼手里颇为可惜,可总比活着继续给他添堵强。
晋王世子点头,道:“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今日过来,除却未央之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与父王商议。”
未央的事情被解决,晋王心情大好,话音都轻快几分,问道:“何事?”
晋王世子眸中精光一闪,道:“一位皇叔昨夜乔装打扮来府上拜访儿子,欲与儿子结盟……”
殿外,道士们诵经的声音不绝于耳,殿内,晋王世子的声音仍在继续。
天色将晚,落日的余辉将三清殿染成金黄与殷红的交织色。
晋王世子身披夕阳,出了三清殿。
他走之后,不多会儿,一个小道士轻手轻脚从三清殿角门溜了出去,拿着腰牌,一路畅通无阻来到天子所在紫宸殿。
紫宸殿内熏香缭绕,天子正在批阅奏折。
小道士被老黄门领进了殿,低头拜下,将自己听来的话细细说与天子听。
天子手持御批的动作顿了顿,鲜红墨迹在奏折上划出一道折痕。
天子便放下了笔,平静道:“此事朕知晓了,你回去罢。”
“看好晋王,但有风吹草动,只管来寻朕。”
小道士微微一怔,道:“陛下不派人通知未央姑娘一声?”
如果他没有记错,天子对这位镇远侯之后的未央姑娘可是分外宠爱的。
未央说做皇孙教引姑姑,天子便让她去做,她说与何世子和离,天子便许她和离,而今她又觉得伺候皇孙是见颇有风险的活儿,又找天子辞去教引姑姑的职责,桩桩件件,每一件都在挑战天子的底线,可天子全部许了她。
这样的宠爱,昭阳殿里的长乐公主瞧着都眼红。
既是这般的宠爱,又为何对未央姑娘见死不救,甚至连知会她一声也不愿意?
天子淡淡瞥了一眼小道士。
小道士打了一个哆嗦,连忙低下头,再也不敢多话。
小道士退出紫宸殿,抬头看着被四角宫墙圈着的蔚蓝天空,擦了一下额角的冷汗。
——伴君如伴虎,瞧上去的宠爱,未必是宠爱。
小道士走后,天子疲惫地倚在靠枕上,手指按了按太阳穴,问身边的老黄门:“你说,朕是不是太狠心了?”
“她到底是伯信的后人,阿衡的女儿。”
老黄门给天子捧来一碗刚熬好的参茶,用汤匙盛了,送至天子嘴边,说道:“陛下不是镇远侯一个人的陛下,而是天下人的陛下。”
“若牺牲未央姑娘一人,能让陛下平复藩王之祸,换取大夏数十年的安稳,想来未央姑娘心中也是愿意的。”
天子含了一口参汤,低低垂眸,眸光幽深。
老黄门又劝慰道:“未央姑娘身上到底流着萧家人北北的血,为大夏,为陛下死,是她的荣耀。”
就如当年的镇南侯慷慨赴死一般。
天子闭目,低声道:“罢了。”
“你说得对,她到底是伯信的后人。”
伯信愿为大夏而死,想来她也是一样的。
……
此时的未央,并不知道华京城的风起云涌。
月余的时间,让她从华京城抵达北海。
北海的风土人情完全不同于地处中原腹地的华京城。
这里水货丰富,鱼儿鲜美,还有外邦往来的商船停靠在码头处,金发碧眼的番邦人操着并不流利的夏语,打着手势与码头上的商贩们沟通者。
未央站在码头处,将周围景致尽收眼底。
海风略带着咸腥,随着她的呼吸,冲入她的五脏六腑,她稍稍有些不适,用帕子掩了掩口鼻。
这便是外祖父一生为战的地方,鲜血将海水染得殷红,才有了码头今日的繁荣。
萧飞白摇着描金折扇而来,摇扇子的频率比往日慢了许多——无论他第多少次来到北海,都无法习惯码头上迎面吹来的咸腥海风。
萧飞白走到未央身边,说道:“何世子家大业大,有自己的商船,咱们无需租赁这里的船只,只用他的商船便可以。”
“何家的船刚靠岸,就在那。”
萧飞白指着停靠在码头另一处的庞然大物,对未央道:“三日后,船上的东西便会被卸完,咱们乘他的商船,沿着镇南侯行军的路线去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