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定北(3)
赵同冲锋在最前面,紧随其后的亲兵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明军的阵线也早已杂乱不堪,不过与清军溃散不同的是,明军虽然散乱,可散乱的原因是为了追杀失魂落魄的清兵,不管是不是跪地祈降的,只要还活着,差不多已经陷入疯狂的明军战士就会丢一颗子弹过去,随手结束一条鲜活的生命。
这样的场景何等的熟悉,鳌拜记得入关前后二十余载,他就是带着这样一群如狼似虎的大清兵勇四处征战,将一个个原本看似强大的敌人碾成齑粉,也和现在一样撵着溃散的敌军,像是割麦子一样割倒了一茬又一茬,只是今天的麦子不是敌军而是他们!
战斗已经接近尾声,一万清兵被手榴弹炸药包炸死的超过半数,剩下的一半当中又有六七成死在枪口之下,按照如今战场上的发展形势,剩下的不到两千清兵被彻底消灭只剩下时间问题。
而明军的伤亡不过三四百,除了一开始被炮弹轰死的以外,其余的多是被炸药包和手榴弹炸飞的铁盾擦伤砸死的,至于一万清军先锋正面对明军造成的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没想到我鳌拜英雄一世,今天会死在这个地方。”鳌拜握紧手中战刀仰天一声长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砰……
鳌拜的额头上现出一个血洞……大清第一勇士鳌拜在自己的生平最后一战中连一个亲手斩杀的敌人都没有,便窝囊的死在赵同的枪下……
赵同吹了吹枪口,一百五十步内,他的枪法至少也是八十环以上,鳌拜骑在马上在他眼里简直就是不知死活,要是这都能失手,他觉得自己可以一头撞死在保定城墙下面。
保定城下这一战以清兵炮袭迅猛开展,又以明军出城一番更加惨烈的狂轰滥炸结束,时间不到半日,结局极其惨烈,以鳌拜统领的一万先锋大军,正面战场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彻底击溃剿灭,成功脱离战场逃得生天的清兵百不存一……
等这百十个清兵丧魂落魄的跑回到离保定足有两百里的西征军大营时,传回来的消息可以说是让整个西征大军陷入绝望!
出征的一万大军可是整个西征大军当中最精锐的八旗勇士啊!大清八旗兵一共才多少?六七万!这里死一万,房山一战死一万,大同之战死两万!如今的八旗兵剩下的已经不足三万,这可是大清用以震慑各部的根本力量!战损超过六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清不要说是没了震慑天下的资本,就是能不能震慑得住已经归附的蒙汉军队都已在两说之间。
“怎么可能……”多铎呆坐在主将大椅上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死灰之气,帐中数十名高级将领更是无人吭声一句。
多铎抬起头,目光阴沉的扫视帐内诸将,似乎是想看看谁在这个时候会起异心,不过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色厉内荏,如今西征大军当中的八旗兵只剩下五六千人,想靠这么点力量震慑住十万蒙汉大军根本就不可能,但他又不能不装出一副强硬的姿态,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他崩溃了,这十一万大军顷刻之间就会分崩离析。
“明军兵力虽无我军雄厚,但火器威力几无克制之法,如今保定、大同皆在明军之手,西征大军若想返回北京,势必要走这条路与明军厮杀,即便能灭了眼前之敌,我大清多半也要损失惨重乃至伤筋动骨,各位皆是大清柱国之臣可有何良策?”
帐中满蒙汉三族四五十员重臣战将皆呐呐无言,就连向来莽撞的阿济格都识相的没有开口。
多铎寒声道:“当此国难之际,各位难道就没有一语可言?”
“咳咳咳。”帐中站起一人,乃是内秘书院大学士鲍承先,平生最大的功绩就是献离间计让大明杀了袁崇焕,这次随西征大军讨伐李自成,在阿济格帐下任汉军镶蓝旗副将,潼关一战身中三箭侥幸未死,原本一直在潼关大营内休养,这次匆忙撤军也一起带了回来,不过看其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显然是活不长久了,不过也正因为此,他站出来说话并无太大的顾及,也不怕触了多铎的霉头。
“老臣以为,西征大军如今要应对的局面当中可用‘进退两难’来形容。”鲍承先又咳了两声叹道:“进则必定要面对强悍之明军,以如今明军之战力,大清军力虽有十万,但谁胜谁负还在两说之间,正如王爷所言,即便能战而胜之,大清军力还能剩下多少,如果折损过重,让明廷再无半点顾及,是否还会愿意和大清和谈,而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关内清军彻底覆灭呢?但若是不进就只能退,可退又能退到哪去,太原?祈州?困守孤城坐以待毙尔,是以绝不能退,但进的风险又太大,为今之计唯有一个‘让’字,老臣以为当下摆在西征大军面前的唯有两条路可以走!”
“哪两条路?”多铎沉住气问了一句,论打仗这些汉人百无一用,可论起谋划方略,十个满人也未必是一个汉人的对手。
鲍承先道:“第一条路就是绕道德州然后取道沧州直上天津卫转而入北京,但十余万大军这么走不可能不引起明廷警觉,若是保定、大同守军堵在我军前面,那么大战必然难以避免。”
多铎沉思了会说道:“沧州离保定实在太近了些,保定的明军若是不想与我军为难,那么我们就算走保定这条路也万无一失,可那赵吉祥要是铁了心的寻我大清的晦气,只怕我军还未到沧州,他的奋武军早在沧州严阵以待了,而且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大,毕竟如今他们已经有了名正言顺攻击我军的借口!”
鲍承先没有反驳多铎的话,继续说道:“第二条路就是北上吕梁山,进入河套,然后进入蒙古草原在东进盛京,老臣以为摄政王的意思并非是要西征大军一定回转北京,而是要保存大清的势力,如果西征大军能安然回到盛京,老臣相信这是摄政王最愿意见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