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第134章 天主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蒸馏酒的生产,已经趋于稳定化,经过品酒师的认定,两位工匠逐渐掌握了蒸馏的火候,并加以固定下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改良蒸馏容器,扩大生产规模了。

    李自成要做的,就是与低度白酒的供应商签订合约,得知月产量只有两百斤,李自成干脆包下了他们所有的白酒,但品质必须要保证,只有相同品质的低度白酒,才能保证蒸馏酒的质量。

    生产厂家也是非常高兴,这样一来,他们只负责生产,连推销、铺子、人工酬劳的钱,都是省下了,最后以低于市场价两成的价格,签订了合约。

    李自成对这个合约还算满意,这家低度白酒生产商,一旦丧失了市场,以后生产的白酒,只能出售给自己了,但为了长期的稳定供给,将来最好还是有自己的低度白酒生产车间,所以,双方签订的合约,只有半年时间,算是试行。

    他还抽空去了一趟匠作坊。

    以方志为首的火器匠,对于m1841的研制、分析,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他们甚至还用泥坯捏出了步枪的模型,据方志估计,如果铁的质量合格,也许他们能生产出这种火#枪,不过,枪管、扳机等,很难做到一样大小。

    不过,方志最为忧心的还是子弹,纸壳子弹的铜质弹头倒是不难,关键是助推弹头的底#火,不知道能否引燃,没有经过相关的试验,他也没把握。

    李自成将这些难度归结为三类,其一,乃是尺寸问题,但现在没有统一的标尺,要想做得像流水线那样标准,实在是难为他们了,关键的问题,还是需要自己来解决。

    只要做出标准的米尺,就能解决规范问题,问题是如何确定这个标准,m1841的图纸上,给出的都是毫米尺寸,如果不能让工匠们熟悉毫米,这些尺寸很难掌握,至少也要熟悉厘米。

    答案只能从后世来找。

    他依稀记得,“米”确定,跟子午线的长度有关,但现在显然无法测量子午线,怎么办?李自成忽地想到,后世的时候,自己有事没事,手中拿着直尺,常常在手上测量,他右手使劲按下去,一拃的长度切好是二十二厘米。

    不知道“李自成”的一拃,是否也是这个长度,他估摸着差不多,如果不太精确,应该差不多了。

    李自成让何小米找来一块光滑的细木条,用手指量出二十二厘米,便让曹建将这根细木条平均分成二十二等份,再根据每一份的长度,制作一根米尺。

    为了防止工匠们搞不清进率问题,他取出一张白纸,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写在上面,然后贴在金作坊的内墙上,方便他们随时查询。

    其二,乃是铁质问题,这一类问题好解决,铁质太软,主要是因为碳含量过高,只要减少碳的含量,就能变成质地更为坚硬的钢材。

    在李自成生活的后世,这是初中化学中所学的内容,只要向熔融的铁水中注入氧气再加热,让碳、硫等杂质形成气体逸出即可。

    原理虽是简单,问题是如何才能得到较为纯净的氧气,现在的大明,根本没有相关的科学技术,原材料是最大的问题。

    不过,如果这样的问题,已经被大明解决了,那么李自成让工匠们制造的m1841,也就算不上先进的火器了。

    他沉思片刻,要么分理出氧气,要么用其它的原料代替氧气。

    脑中觉得问题就要解决了,但恍惚之间,就是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倒是可以得到大量的氧气,但低温高压,这样的条件显然无法具备,如果用实验室制法,不但不能得到大量的氧气,原料同样是一大难题。

    李自成思量很久,突然灵机一动,空气本身不就是最好的氧气来源吗?虽然氧气的含量只有两成多点,但只要反复向炼铁炉中灌入空气,作为有效成分的氧气,就会被不断利用,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因为性质较为稳定,在炼钢过程中完全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既要向炼铁炉中不断冲入氧气,又要让多余的、氧气含量低的空气排出,炼铁炉上必须增加出气口,让空气在炼铁炉中充分流通,这就像是水田养殖,有抽入净水的进水管,也有排出污水的出水管。

    李自成立即找来主官铁匠的刘方,让他将大明的炼铁炉进行改装,在进气孔的对面,增加一个排气孔,同时向炉内不间断补充新鲜的空气,对现有的生铁回炉重炼。

    刘方不知道李自成的用意,但李自成既然说了,他也只能照办。

    初步解决了钢的问题,李自成还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击针撞击底#火的问题,但他思索半天,却是苦无良策,总不能回到点火的老路上。

    也许西洋人已经解决了这问题,李自成只能暗自叹息,可惜,这样重要的技术,西洋人是绝对不会透露给大明的。

    西洋传教士!

    李自成猛然想起,在大明时代,随着西洋海商东来,伴随着他们的还有西洋传教士,这些传教士都在教会学校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对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有独到的见解,实际上现在的西洋,只有教会才有足够的财力开办学校。

    大明时代最为有名的传教士,后世都是赫赫有名,关键是,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着对神学的虔诚态度,更有着良好的品质,大名鼎鼎的利玛窦、汤若望……

    李自成内心一震,汤若望这个本该最能推动大明科技发展、为徐光启极为赏识的传教士,此刻似乎就在陕西,趁着他没有被徐光启挖掘之前,必须找到他。

    让李自成最为头痛的是,汤若望并不是单纯科技大使,而是传教士,让他来到小小的西宁,如何才能打动他,难道让他在西宁传教?

    除了来西宁传教,还有什么能打动他的地方?李自成苦苦思索,却是找不到充足的理由。

    如果让他在西宁传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李自成考虑的不仅是是西宁,更是所有的汉人,以及中央之国未来的走势。

    汉民族自身的文化已经源远流长,是否需要宗教?

    李自成想到后世的各种恐怖袭击,似乎都与天主教沾不上边,而且,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并没有出现政教合一的政权,除了给百姓一个无望的希望,对国家,对民族都没有多少负面影响。

    他还想到中央之国的扩张,既然代替大明的清帝国能将领土扩张到西域和北方的大草原,则必须面对大量的异族问题,归化一个民族,关键是共同的信仰和语言。

    如果中央之国有一个强大的现代的宗教,能够从宗教上让异族归心,也许南疆就不会出现各种恐怖组织了,也许西藏就不会出现……

    佛教在中央之国传承已久,能不能作为中央之国的国教?李自成很快即否定了,西藏就是因为佛教的实力太大,建立了不伦不类的政教合一政权,而且,佛教宣扬的乃是独身,如此下去,人口如何繁衍?

    那天主教宣扬的是什么?李自成想到了“一夫一妻”制,这正是中央之国最为缺乏的。

    “一夫多妻”的罪恶,在大明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且不说妻妾成群的官员们,为了养家,必须大量贪墨,也不说造成民间大量的壮丁无妻可取,这恐怕也是中央之国美女越来越少的根源。

    那些官商们多出的妻妾,往往都是美女,这是一个美女被收藏的时代,众多美女公用一个男人,不管这个男人有多优秀,但她们受孕的机会肯定会减少,普通的“一夫一妻”,如果没有生育上的限制,女人基本上都会生育三四个,五六个也是在正常,甚至达到七八个,但美女一旦被权贵收藏,能有两三个孩子,基本上就是极限,许多美女更是实质上无后,优良的基因,就这么被制度湮灭

    而那些长相平平的女子,因为失去被收藏的机会,反而能嫁给普通的汉子,正常生儿育女,这种非优良的基因,却是得以广泛保存下来,长期下去,大街上能养眼的美女自然越来越少。

    当然,“一夫一妻”并不能保证对家庭的忠贞,以欧美与中央之国后世的经验,从此以后,都将步入情人时代,但这也要比“一夫多妻”好上百倍,尽管美女也会**,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迫的,无论出于哪种可能,至少她们增加了受孕的机会,至少她们生下孩子,有一半美丽的基因。

    好像扯远了,但李自成发现,这也是个社会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夫一妻”,至少能让民间少两个鳏夫。

    李自成盘算良久,终于下定决心,他要在西宁,打造一片全新的天地,就像他正在试行的新式教育一样。

    他立刻回到官衙,飞鸽传书王安平:立即将所有派出人手赶赴陕西,打探传教士汤若望在陕西的传教情形,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让他来西宁一趟。

    ………………………………………………

    孙梦洁则是一如既往地将学子们的作业和先生的讲义,按时送到中衙的书房。

    这一天,何小米不在,书房落了锁,孙梦洁没法,只得将这些材料送至李自成的家中,看到大门敞开,她没有丝毫犹豫,一头闯了进去。

    恰好李自成从宋玉莲的房中出来,跟在后面的宋玉莲,一边走,一边整理衣襟,又用手将有些散乱的头发理顺。

    孙梦洁顿时一脸黑线,心中几乎呕吐起来。

    宋玉莲面上一红,却是主动招呼,“这是洁儿姑娘吧?这么冷的天,还要姑娘跑路!快,进来喝杯热茶!”

    孙梦洁却是横眉冷对,用白眼表示她的蔑视,将作业、讲义向李自成怀中一塞,也不说话,转身便走,出了正门,冷哼一声,飞脚将门前的积雪踢得老远。

    宋玉面极度尴尬,面上白一阵红一阵,道:“这个洁儿姑娘,怎么了?婢子可是没有得罪她呀!”

    李自成哈哈一笑,“奥,上午授课的时候,她的作业做得不好,被我狠狠训了一顿,恐怕心中还是有气。”

    宋玉莲才不相信李自成的鬼话,白了他一眼,“都是大人,大白天的,非要……连门都不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