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82 章
秀才的逆袭 作者:任国成
第 182 章
“李将军莫要太过乐观,”任思齐摇摇头:“北方的局势已然很是严峻。闯贼虽然被赶走,可是又来了更强大的敌人。”
“你是说清兵吗?平西伯吴三桂借虏傢剿贼,现在闯贼被赶走,清兵会退回关外吧?”李士元越说声音越小,因为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满鞑之残暴,远胜闯贼。怎会有如此好心,帮助大明赶走闯贼,他们想的是咱们汉人的江山啊。”任思齐叹息道。
“也许再过不久,他们将会派兵南下,兵临山东,不知那时李将军你会如何?”
“我?我当然和鞑子血战到底,以保卫我大明江山了。”李士元慨然道。
任思齐点点头,不再说话。自己已经提醒了他,到时清兵南下,是战是降就看他自己的了。
在任思齐的印象中,清兵南下之后,北方各地基本上是望风而降,除了顺军还在抵抗以外,原来的大明官军基本上鲜有抵抗的。
弘光朝廷赖为柱石的江北四镇,高杰早死,除了黄得功血战殉国外,刘泽清刘良佐之流无不望风而向。弘光朝廷名义上还有着数十万的军队,可是敢于反抗的却没有几支。
面前的李士元嘴里慷慨激昂,也不知道倒是会做如何选择?
“任将军,我有一个请求。”李士元寻思了一会儿,忽然对任思齐道。
“将军请讲!”任思齐愣了一下。
“我有一子,名叫李鼎,想让他跟着将军前往江南。”
这是托孤吗?也许李士元已经意识到了将来的危险,才打算把儿子送往相对安全的南方,任思齐心想。
李士元的儿子李鼎,十六岁,得知父亲让自己去南方后,很是不乐意,被李士元狠狠呵斥后,方才委屈的答应了下来。
招募流民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海边的几十口大锅煮了一锅又一锅的大米粥,数以千计的流民排着队吃粥。
一天之内,已经有上千户四千多流民报名,都被通知第二天乘船前往岱山。
二十多条帆船,虽然都是空船,顶多也就装几千人,就这已经非常的拥挤。好在是近海航行,又用时不多,还能迁就。
得知招募的人数已经到了船只容纳的极限后,任思齐果断的下令停止招募。然而还有很多流民哭喊着,祈求岱山军接纳他们。任思齐向他们保证,船队还会再来,让他们安静的在附近等待,最多一月,岱山军的船队还会再来胶州湾。
船队一次只能带几千人回去,其中只有一千余壮丁,这当然达不到任思齐的要求。在任思齐的规划中,要招募最少一万壮丁,这样才能组建一支万人陆军。
随着施粥的结束,很多流民散去,而那些被招募的流民却留了下来,就在海边宿营,等着第二天的上船。
第二日一早,红日从东方升起,照耀在波澜起伏的海面上,折射出万道金光。
一艘岱山军帆船在金光之中靠到了码头,长长的木板把船只和码头连接在一起。
在岱山军士兵的组织下,被招募的流民们排着长长的队列,鱼贯踏着木板上船。
一艘载满流民的帆船驶离了码头,又有第二艘靠了过来。
“李将军,分别在即,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能帮的我一定帮忙。”码头的一边,任思齐对前来送行的李士元道。
“前些****援助的那一千石粮食还剩下一些,”李士元摇头道:“我没有其他的要求,只希望将军您能善待诸位乡亲!”
“李将军尽管放心,他们既然跟随我去岱山,以后就是我的亲人!”
“阿鼎,跟着任将军去吧,以后凡是都要听将军的。”李士元宠溺的摸了下儿子的脑袋,催促道。
少年一步三回头的看着父亲,依依不舍的向船板走去。
万道金光之下,船队张开了所有的船帆,迎着阳光缓缓向大海深处驶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 新军
顺风行驶,船队花了八天时间便回到了岱山岛。
清静了多日的高亭港一下子喧闹了起来。
码头上,沙福带人迎接任思齐的归来。
“属下带人在岛上已经搭建了很多窝棚,虽然房屋简陋,遮风避雨倒是没有问题,足够这数千人住的。”沙福向任思齐报告着。
“沙伯辛苦了!”任思齐赞赏的看着沙福,这一年来,老人家消瘦了许多,可是人却格外的精神,浑身散发着年轻人都没有的活力。
“对了,这二十来天,岛上有什么事情没有?”
“大事倒是没有,就是陈忠抱怨说陶罐生产供应不上,导致鱼罐头无法扩大生产。还有,眼看着就要收夏稻了,可岛上的人手严重不足,不过将军您招募来了数千人,应该能缓解人手的不足。”
一路上,沙福絮絮叨叨的诉说着岛上发生的事情,总之大事情没有,小事情却很多,而事情的起因都是因为人手的不足。
“对了,黄凤舞黄姑娘来到了岱山,已经等你好多天了。”沙福最后道。
“她在哪里呢?”任思齐一下子停住了脚步,四下打量着。
“别看了,黄姑娘耐不住性子,要了一艘船出海去了,据她说想到各岛去看看。”
任思齐点点头,上了马车,向着高亭镇而去,离开岱山二十多天,有好多事情等着他处理。至于招募来的流民的安置,他早已做好了安排,自会有人带他们去营地。
在高亭港的东北海岸,一道足有五六里的悬崖挡在岛屿和大海之间。
石崖内侧,缓坡与平地的交界处,立着数以百计的窝棚。青竹搭就,顶上覆盖茅草,房屋简陋无比,正是用来临时安置流民们的营地。
而负责流民安置工作的却是任峻和陈名扬二人,岱山岛人才匮乏,任思齐不得不把两个少年派上。当然,安置流民的章程早已制定好,他二人只是负责执行而已。
在海上的这些天,任峻和陈名扬对流民们进行了简单的组织。基本上是以船只为单位,对流民进行编组。基本上十户一甲,任命了年老见识多的老人为甲长,十甲为一百户,派一个岱山军的军官为百户。
编制基本上是按照大明卫所编制,因为在招募时说明了每个男丁都必须从军,那么这些人的身份都是军户。
任峻和陈名扬这些天挨船对流民们宣讲了岱山的情况,以及他们以后的待遇。
流民中的青壮男丁肯定是要当兵的,当兵就有会有军饷,每个士兵每月至少有一两银子的饷银。流民中的老年人,可以去租种岱山的耕地,官府借给耕牛粮种工具。规定每户最多可以租种耕地二十亩,每亩地只需要缴纳粮食四斗,官府不会再征收任何税赋。
第 182 章
恋耽美